首页成语词典示贬于褒示贬于褒的故事

示贬于褒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ì biǎn yú bāo

基本解释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暂未找到成语示贬于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示贬于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字褒贬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一年之计在于春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至于斯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一至于此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不安于位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不安于室《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不拘于时
不汲汲于富贵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不甘示弱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不绝于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置褒贬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不齿于人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专美于前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业精于勤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严于律己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严于律已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义形于色《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之子于归《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乐于助人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了然于胸《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事实胜于雄辩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于事无补丁玲《风雨中忆萧红》:“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于今为烈鲁迅《华盖集 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
于呼哀哉《诗·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