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颈企踵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n jǐng qǐ zhǒng
基本解释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四面内向,喁喁如也。”
暂未找到成语延颈企踵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延颈企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疾如旋踵 | 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
踵武前贤 | 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
战不旋踵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
踵趾相接 | 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
踵武相接 | 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
踵事增华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比肩叠踵 | 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沈旧人,胜朝遗耈,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
接踵而至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
翘首企足 | 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内响应。” |
苟延残喘 |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
机不旋踵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柔》:“机不旋踵,时不再来。必发今宵,无贻后悔。” |
接踵而来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
败不旋踵 | 唐 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
长颈鸟喙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
纳屦踵决 |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摩顶至踵 | 南朝·陈·沈炯《为陈武帝与王僧辩盟文》:“僧辩等荷相国湘东王泣血衔冤之寄,摩顶至踵之恩,能不沥肝抽肠,共诛奸逆。” |
纳履决踵 | 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
延颈就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 |
系颈牵羊 |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帝显德佑二年》:“祺读至‘免系颈牵羊’之语,太后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恩,汝宜拜谢。” |
翘足企首 | 清·汪琬《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 |
架肩接踵 | 宋·无名氏《灯下闹谈·升斗得仙》:“李相公砡镇扬日,夜梦长衢而行,见一金字牌屹于路左,观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诣看焉。” |
摩肩接踵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
刎颈至交 | 清·遯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 |
刎颈之交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迁延观望 | |
惭凫企鹤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养气》:“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 |
比肩接踵 | 清 戴名世《<小学论选>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
磨踵灭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