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二仙传道二仙传道的故事

二仙传道的成语故事


拼音èr xiān chuán dào

基本解释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暂未找到成语二仙传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二仙传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分道扬镳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鸣锣开道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二话没说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正说中间,门外雷石柱慌慌张张进来,一把拉住老武,二话没说,往外就走。”
地地道道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道骨仙风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书通二酉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乐道安命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说东道西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二百五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逆道乱常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经邦论道《隋书 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不二法门《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说一不二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乐道好古《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二八佳人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空谷传声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仁义道德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一干二净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之死靡二《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进道若退《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祖传秘方曲波《林海雪原》:“他说涂上既能防冻又能治疗,并说这是他祖传秘方。”
黄耳传书《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道山学海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二三其意《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