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首善之地首善之地的故事

首善之地的成语故事


拼音shǒu shàn zhī dì

基本解释①指首都。②最好的地方。

出处《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


暂未找到成语首善之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首善之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天府之国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畏首畏尾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干城之将《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斗筲之人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武不善作《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度外之人《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昂首伸眉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地地道道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国中之国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不登大雅之堂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天旋地转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进种善群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天经地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期颐之寿《南齐书·禇炫传》:“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动天地,感鬼神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安身之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初生之犊不畏虎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疚心疾首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改过迁善《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遏恶扬善《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绳之以法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不正之风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失败是成功之母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卬首信眉《汉书 司马迁传》:“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