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利析秋毫利析秋毫的故事

利析秋毫的成语故事


拼音lì xī qiū háo

基本解释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出处《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暂未找到成语利析秋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利析秋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丝一毫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一分一毫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一厘一毫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一叶报秋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一叶知秋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一叶落知天下秋《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字千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一日三秋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诗经 王风 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本万利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一毫不取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
一毫不差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个瘢儿,少个蒂儿,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
一毫不染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一毫不苟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一毫千里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万代千秋晋·无名氏《平西将军周处碑》:“书方易折,家揭难留,镌兹幽在,万代千秋。”
万古千秋唐 周朴《望中怀古》:“齐心楼上望浮云,万古千秋空姓名。”
万岁千秋《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
万载千秋明 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不失毫厘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不差毫厘宋 李昉《太平广记》第158卷引《玉堂闲话 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不差毫发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不爽毫发《明史 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不知利害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不知春秋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不私其利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丝分缕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王振鹏》:“振鹏妙于界画,运笔和墨,丝分缕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员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扬,不为法拘。”
丝析发解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参以伊洛大儒传注之说,丝析发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