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钩辀格磔钩辀格磔的故事

钩辀格磔的成语故事


拼音gōu zhōu gé zhé

基本解释鹧鸪的叫声。

出处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暂未找到成语钩辀格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钩辀格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致知格物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古通今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四折:“贤才抱德隐田园,格古通今众所传。今番诏取为官后,保祚皇图亿万年。”
摆老资格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这一点他自己说了,说是有点摆老资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格杀勿论清 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别具一格清 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盗玉窃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钩心斗角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格格不入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格物致知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钩金舆羽《孟子·告子下》:“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格杀弗论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洋人入其界者,登时格杀弗论。”
形格势禁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摄魄钩魂明·朱权《冲漠人》第二折:“你三个自今日,当远离,再休要咏月吟风,摄魄钩魂,把人狐魅。”
扞格不入《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玄注:“扞:坚不可入之貌。”
钩深索隐《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训格之言《孔子家语·五仪》:“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
有耻且格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钩玄猎秘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江晖》:“景孚为文,钩玄猎秘,杂以古文奇字。”
钩元提要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锯牙钩爪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
破格录用曾朴《孽海花》第27回:“此外新进之士,有奇才异能的,亦应时破格录用。”
格格不吐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握钩伸铁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并序》:“夫桀、纣之君,握钩伸铁,抚梁易柱,手格熊罴,走及虎兕,力甚也。”
自成一格清 赵翼《瓯北诗话 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别开一格陈春华《丙午萍醴起义记》:“是役事迹,冯自由同志之《开国前革命史》已将大略记录,故本篇别开一格。将当日香港《中国日报》纪录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资料,详细排叙,不厌求详。”
钩元摘秘郑观应《盛世危言·藏书》:“或钩元摘秘,著古今未有之奇书。”
窃钩窃国《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