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病民蛊国病民蛊国的故事

病民蛊国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ng mín gǔ guó

基本解释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暂未找到成语病民蛊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病民蛊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天府之国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国中之国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经帮纬国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物阜民安《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为民请命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节用裕民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同病相怜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劳民伤财《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民不畏死《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祸国误民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国泰民安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国无宁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共商国是
定国安邦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经国之才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 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国士无双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有国难投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
化外之民《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民生国计《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无病呻吟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民情物理清·钱泳《履园丛话·廿一经》:“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了如指掌。”
官偪民反
里通外国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入国问俗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丧心病狂《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民以食为天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