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颊上添毫颊上添毫的故事

颊上添毫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á shàng tiān háo

基本解释颊:面颊;毫:毫毛。给人画像时在脸上添上几根毫毛。比喻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采。

出处《晋书 顾恺之传》:“尝图裴楷橡,颊上夹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暂未找到成语颊上添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颊上添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丝一毫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一分一毫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一厘一毫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一哄而上《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一拥而上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一毫不取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
一毫不差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个瘢儿,少个蒂儿,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
一毫不染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一毫不苟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一毫千里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一箭上垛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七上八下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七上八落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上上下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上下一心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
上下为难
上下交困《清史稿 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上下其手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上下同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上下同欲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上下同门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上下天光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上下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