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推舟于陆推舟于陆的故事

推舟于陆的成语故事


拼音tuī zhōu yú lù

基本解释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暂未找到成语推舟于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推舟于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青出于蓝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薪贵于桂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长江后浪推前浪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防患于未然《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安于现状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推三阻四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毁于一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溢于言表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止于至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之子于归《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光怪陆离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彩争胜,流漫陆离。”
破釜沉舟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不绝于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逆水行舟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推波助澜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有钱使得鬼推磨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常言道:‘有钱使得鬼推磨。’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
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 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干鲜水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那四十个碟子……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鲜水陆的酒馔果菜。”
同归于尽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刻舟求剑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无济于事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无动于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怒形于色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疲于奔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