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麇骇雉伏麇骇雉伏的故事

麇骇雉伏的成语故事


拼音jūn hài zhì fú

基本解释形容惊怕躲藏。

出处《新唐书·秦宗权》:“自关中薄青齐,南缭荆郢,北亘卫滑,皆麇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


暂未找到成语麇骇雉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麇骇雉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结缨伏剑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纷红骇绿唐 柳宗元《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
十面埋伏《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伏法受诛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高世骇俗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伏低做小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伏虎降龙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夜行昼伏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櫜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思潮起伏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惊涛骇浪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骇人听闻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连绵起伏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此起彼伏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惊世骇俗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伏尸流血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危机四伏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微机四伏
惊见骇闻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鸱张鼠伏《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动心骇目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伏而咶天荀况《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惊耳骇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狐凭鼠伏《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呼卢喝雉宋·陆游《风顺舟行甚疾戏书》诗:“呼卢喝雉连暮夜,击兔伐狐穷岁年。”
胯下蒲伏宋 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