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攻乎异端攻乎异端的故事

攻乎异端的成语故事


拼音gōng hū yì duān

基本解释乎:等同于介词“于”;异端:有别于正统思想的教义或主张。指钻研儒家以外的主张或指对异端的指摘。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暂未找到成语攻乎异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攻乎异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碗水端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一窝端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这就对了,就得这样,谁问咱都告不知道,要没这种精神,咱早就让人一窝端了。”
一锅端李晓明《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
万绪千端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下帷攻读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不亦乐乎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可端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不攻自拔《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不攻自破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不知端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世异时移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
丰神异彩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金貂记·鄂公庆奉〉》:“尤妙,晚景逍遥,丰神异彩,德类傅伊周召。”
之乎者也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乍同乍异《鬼谷子·飞坩》:“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乾端坤倪
争奇斗异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吟坛才子争奇斗异,各献所长。”
云泥异路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云端里看厮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
什围伍攻宋·秦观《李陵论》:“古之善用兵者,虽能以寡覆众,而什围伍攻之道未尝忽焉。”
他乡异县《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他山之攻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藏夜光于嵩岫,不受他山之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攻错《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以夷攻夷《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以守为攻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以攻为守宋 陈亮《酌古论 先主》:“且吾又闻之,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用兵之常也;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以毒攻毒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