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探渊索珠探渊索珠的故事

探渊索珠的成语故事


拼音tàn yuān suǒ zhū

基本解释渊:深潭。深探九重之渊,索求千金之珠。比喻反复推敲文词,务求中肯得宜。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9卷:“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暂未找到成语探渊索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探渊索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合浦珠还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珠宫贝阙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敲诈勒索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连珠炮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珠玉之论《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
倒裳索领《邓析子·无厚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意兴索然《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珠还合浦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妙语连珠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珠联璧合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字字珠玉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资金,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鱼目间珠《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宋·司马光《稷下赋》:“珷玞乱玉,鱼目间珠,泥沙涨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芜。”
不假思索宋 黄榦《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沤珠槿艳唐·高彦休《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珠槿艳,不必多怀。”
离群索居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五星连珠《竹书纪年》上卷:“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不啻天渊清 李渔《闲情偶寄 宾白第四》:“吴有吴音,越有越语,相去不啻天渊。”
鱼目混珠汉 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璧合珠连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珠流璧转
二龙戏珠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灵蛇之珠《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好语如珠宋·苏轼《次韵答子由》诗:“好语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渊源有自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珠沉玉碎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便要提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