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秉笏披袍秉笏披袍的故事

秉笏披袍的成语故事


拼音bǐng hù pī páo

基本解释秉:执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袍:身穿官服。比喻作官。

出处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暂未找到成语秉笏披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秉笏披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披肝沥胆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露胆披肝唐·李远《蝉蜕赋》:“擘肌分理,有谢于昔时;露胆披肝,请从于今日。”
黄袍加身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带月披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则合带月披星,谁着你停眠整宿?”
披荆斩棘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披星戴月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沥胆披肝唐 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
紫袍玉带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户列簪缨姓字香,紫袍玉带气昂昂。”
秉笔直书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同袍同泽《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黄袍加体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披沙剖璞唐·刘禹锡《唐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铭序》:“一入中禁考策词,三在天官第章句,披沙剖璞,由我而显者落落然居多。”
披发缨冠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披肝沥血唐·柳宗元《为南承嗣请从军状》:“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披毛戴角宋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冠袍带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披枷带锁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放便。”
披罗戴翠许地山《危巢坠简·东野先生》:“黑油油的头发,映着一副不施脂粉的黄瘦脸庞,若教他披罗戴翠,人家便要赞他清俊。”
披古通今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逞怪披奇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备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袍泽之谊《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秉公无私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沥血披肝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4回:“实指望尽心竭力,不负天恩,沥血披肝,勤于王事。”
披云雾睹青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披云雾睹青天。’”
披沥肝胆唐·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卢相公陈乞第五表》:“前后陈闻,披沥肝胆,期切之至。”
绨袍之义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雾散云披汉·蔡邕《释诲》:“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
披麻救火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