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遁身远迹遁身远迹的故事

遁身远迹的成语故事


拼音dùn shēn yuǎn jì

基本解释犹言避世隐居。

出处宋·叶適《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暂未找到成语遁身远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遁身远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身无分文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安身之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高蹈远举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离世遁上《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迩安远至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浪迹江湖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致远恐泥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挺身而出《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孤身只影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首身分离《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丑声远播《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臭名远扬《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正身明法《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遁世离俗《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销声匿迹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笃近举远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来踪去迹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以身试法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遁入空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反治其身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摧身碎首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身败名裂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安身立命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束身受命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远近驰名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
息迹静处《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