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病染膏肓病染膏肓的故事

病染膏肓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ng rǎn gāo huāng

基本解释见“病入膏肓”。

出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个崔张不让,命该凋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暂未找到成语病染膏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病染膏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同病相怜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无病呻吟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丧心病狂《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生老病死《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痛心病首《新唐书 突厥传上》:“帝谓群臣曰:‘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联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十病九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两日不好。”
一尘不染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悯时病俗宋 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污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药到病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出淤泥而不染宋 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耳濡目染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病骨支离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七病八倒
膏肓泉石明·洪应明《菜根谭》:“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贫病交侵石三友《金陵野史·南京报坛旧事》:“据闻抗战中,何陷身南京,贫病交侵,坚不出任伪职。”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疾病相扶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久病成医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 楚 屈原《九间 惜育》:“九折臂而成医兮。”汉 王逸注:“言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出尘不染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蚌病成珠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老弱病残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病入骨髓《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六尘不染唐 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
染指垂涎《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指垂涎。”
膏腴之地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