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弭耳受教弭耳受教的故事

弭耳受教的成语故事


拼音mǐ ěr shòu jiào

基本解释弭耳:温驯的样子。形容非常听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暂未找到成语弭耳受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弭耳受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震耳欲聋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因材施教《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背腹受敌《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易子而教
男女授受不亲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临危受命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谦受益,满招损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逆来顺受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黄耳传书《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受益匪浅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充耳不闻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洗耳恭听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耳聪目明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束身受命
不绝于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掩人耳目《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伏法受诛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口耳并重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不吝赐教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面红过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如雷贯耳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方面大耳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担惊受怕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