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掩骼埋胔掩骼埋胔的故事

掩骼埋胔的成语故事


拼音yǎn gé mái lián

基本解释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月令》:“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暂未找到成语掩骼埋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掩骼埋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掩人耳目《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十面埋伏《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瑕不掩瑜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葬玉埋香《法书苑》:“《玉溪编事》:王蜀时秦州节度使王承俭筑城,获瓦棺,中有石刻曰:‘隋开皇二年渭州刺史张祟妻王氏。’铭有云‘深深葬玉,郁郁埋香。’之语。”
埋头苦干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迅雷不及掩耳《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遮遮掩掩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这里小姐,起初害羞,遮遮掩掩。今番背却夫人,一般也老落起来。”
水来土掩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变迹埋名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都归欲界,轻财任侠,也属微尘,虽已变迹埋名,还要弃家访道。”
江郎才掩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炀帝好大喜功,每事自恃有才,及至征蛮草诏,便觉江郎才掩。”
疾霆不暇掩目《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系马埋轮语出《孙子 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两叶掩目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瘗玉埋香南宋·吴文英《莺啼序》:“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隐迹埋名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师必阙,穷寇勿追。”
掩耳盗铃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东掩西遮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隐姓埋名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
掩目捕雀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大国之事,其可以诈立乎!”
埋天怨地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掩过扬善《汉书·丙吉传》:“[丙吉]于官属掾吏,务掩过扬善。”
不伏烧埋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若不打,这顽皮不改。”
掩鼻偷香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马颊本空禅师》:“师曰:‘节目上更生节目。’僧无语。师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
疾雷不暇掩耳晋 傅玄《傅子 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掩鼻而过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