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博古知今博古知今的故事

博古知今的成语故事


拼音bó gǔ zhī jīn

基本解释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暂未找到成语博古知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博古知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草木知威《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叶知秋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博通经籍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博学多闻《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乐道好古《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明知故问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年少无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视微知着
旁征博引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今来古往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可想而知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不得而知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古色古香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识字知书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倦鸟知还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燕雀安知鸿鹄志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今是昨非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通今达古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古往今来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