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苟延残喘苟延残喘的故事

苟延残喘的成语故事


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

基本解释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残喘:临死前仅存的喘息。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

出处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暂未找到成语苟延残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苟延残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丝不苟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残花败柳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不敢苟同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苟合取容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风卷残云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气喘如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抱残守缺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不苟言笑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残兵败将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风烛残年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吴牛喘月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胜残去杀《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因循苟且宋 吕祖谦《答潘叔度》:“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气喘吁吁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偷合苟容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自相残杀《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残缺不全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除残去秽《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喘月吴牛五代 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老弱残兵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断墨残楮明 王世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残民以逞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狗苟蝇营宋 文天祥《御试策一道》:“牛维马絷,狗苟蝇营,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者,无怪也。”
营营苟苟李大钊《现在与未来》:“就是那最时髦的政客,成日价营营苟苟,忙个不了……又那个不是为他将来的物质生活作预备呢?”
残年余力《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断编残简宋·黄庭坚《读书呈几复》:“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
败柳残花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休猜做败柳残花。”
老弱病残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