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鸣锣喝道鸣锣喝道的故事

鸣锣喝道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ng luó hè dào

基本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落后便是那河台鸣锣喝道前呼后拥的过去。”


暂未找到成语鸣锣喝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鸣锣喝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分道扬镳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鸣锣开道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地地道道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道骨仙风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乐道安命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说东道西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逆道乱常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经邦论道《隋书 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乐道好古《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仁义道德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进道若退《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道山学海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密锣紧鼓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当头棒喝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严道尊《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东道主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饿殍满道汉·仲长统《昌言·损益篇》:“坐视战士之蔬菜,立望饿殍之满道,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
力屈道穷《周书·王思政传》:“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微不足道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鸾凤和鸣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胡说八道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指名道姓张天民《创业》:“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毫不容情。”
津津乐道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百家争鸣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进道若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