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情同骨肉情同骨肉的故事

情同骨肉的成语故事


拼音qíng tóng gǔ ròu

基本解释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


暂未找到成语情同骨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情同骨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体同心《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一厢情原
一厢情愿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一口同声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一口同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将成功万骨枯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
一往情深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一心同体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一心同功《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一心同归《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一民同俗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一相情原
一相情愿金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一聚枯骨《神仙传·老子》:“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一脉同气《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一见钟情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一见锺情
一视同仁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一轨同风《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一辞同轨《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一门同气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七情六欲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马同槽《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上下同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上下同欲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上下同门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