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民力雕弊民力雕弊的故事

民力雕弊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n lì diāo bì

基本解释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当武帝之时,赋役烦众,民力雕弊。”


暂未找到成语民力雕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民力雕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力承当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一心一力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一民同俗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一箭双雕《北史 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一臂之力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一雕双兔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万民涂炭《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不羁之民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不自量力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不费吹灰之力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不遗余力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不遗馀力《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与民休息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与民偕乐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与民同忧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与民更始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与民除害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丰筋多力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为国为民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为民父母《孟子 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为民请命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为民除害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为民除患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为法自弊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九牛二虎之力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乡规民约
于民润国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