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其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ǐn yuē qí cí隐约其词 | 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刁迈彭隐约其词,似乎嫌张太太一个钱不肯放松,这事总不会了。” |
zuò shōu qí lì坐收其利 | 坐:不动。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 |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狗彘不食其余 |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 《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
gōng qí bù bèi攻其不备 | 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发动进攻。备:防备。其:他们。 | 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 《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quán qí shǒu lǐng全其首领 | 保住脑袋与性命。 | 汉·杨恽《极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
shǔ dé qí lóng蜀得其龙 | 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
zhèng zhòng qí huái正中其怀 | 正:恰好;中:投合。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孝公闻‘伯术’二字,正中其怀。” |
zài bù qí rán再不其然 | 犹言再不然。 | |
tú yōng qí míng徒拥其名 | 徒:只。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军机领袖》:“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徒拥其名也。”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7回:“在你是手足之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你的好心。” |
bù dé yǐ ér qiú qí cì不得已而求其次 | 次:差一点。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来凑合。 |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rú jiàn qí rén如见其人 | 像看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刻画非常生动逼真 |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
èr sān qí jié二三其节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
bù zài qí wèi,bù móu qí zhèng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bù ān qí shì不安其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
bù yàn qí xiáng不厌其详 | 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也作“不厌求详。” | 宋 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复究竟。” |
gè wèi qí zhǔ各为其主 |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关羽传》:“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
fēi wǒ zú lèi,qí xīn bì y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族类:同族人;异:不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跟我们不是一条心。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
huǐ qí shǎo zuò悔其少作 | 谓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 |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
rén jìn qí cái人尽其才 |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 |
bù yàn qí fán不厌其繁 | 厌:嫌。不嫌繁杂;不嫌麻烦。 | 明 吕坤《呻吟语》:[天]极精细,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 |
fèi fēi qí zhǔ吠非其主 | 吠:狗叫。狗朝着外人乱叫。旧比喻各为其主。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bù kān qí yōu不堪其忧 |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rèn qí zì liú任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zì shì qí cái自恃其才 | 侍:依赖;其:他的。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 |
èr sān qí yì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
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
sān jiān qí kǒu三缄其口 |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míng fù qí shí名副其实 |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
jué qí běn gēn绝其本根 | 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
mò míng qí miào莫名其妙 |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
rì yuè qí chú日月其除 |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 《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
tīng qí zì biàn听其自便 | 听:听任。听任它自然发展与行动。 | 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中国出洋之民数百万,粤人以佣工为较多,其俗里虽贱视之,尚能听其自便,衣食之外,颇积余财。” |
shì jì qí měi世济其美 | 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 《左传 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孔颖达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
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qì qí yú yú弃其馀鱼 | 《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后因以“弃其馀鱼”比喻节欲知足。 | 《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 |
gēng zhě yǒu qí tián耕者有其田 | 耕者:种地的农民。指让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 | 宋庆龄《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的政纲。” |
tiān jiǎ qí nián天假其年 | 同“天假之年”。 | 南朝·梁·沈约《与徐勉书》:“若天假其年,还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
zì dé qí lè自得其乐 |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 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
dú shàn qí měi独擅其美 | 独:独自;擅:据有。单独占据美名或美好的事物。 | 《晋书·刘元海载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 |
xū yǒu qí biǎo虚有其表 |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
yīng qí míng yǐ,qiú qí yǒu shēng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
wàng qí xiàng bèi望其项背 | 见“望其肩项”。 | 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
bù gǎi qí lè不改其乐 |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
shì fēi qí lún儗非其伦 | 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语本《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
èr sān qí dé二三其德 |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 《诗经 卫风 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zhù yòu qí kōng杼柚其空 |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 | 语出《诗 小雅 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郑玄笺:“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谭无他货,维丝麻尔,今尽杼柚不作也。” |
dú xíng qí dào独行其道 | 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mí féng qí què弥缝其阙 | 弥缝:补救;阙:过错。补救行事的过失。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
bù shèng qí fán不胜其烦 | 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zuò xiǎng qí gōng坐享其功 | 见“坐享其成”。 |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下》:“鲜卑奉顺威灵,斩获北单于名王已下万计,中国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劳。汉兴功烈,于斯为盛。” |
tīng qí yán guān qí xíng听其言观其行 | 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1回:“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 |
bù shèng qí kǔ不胜其苦 | 胜:禁得起。不能忍受那种苦楚。 | 唐 白行简《李娃传》:“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 |
bù shèng qí rèn不胜其任 | 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
zhāng huáng qí shì张皇其事 |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 《宋史 张庄传》:“祖道及庄擅兴师旅,启衅邀功,妄言诸蛮效顺,纳款得地。当时柄臣揽为绥抚四夷之功。奏贺行赏,张皇其事。自昔欺君,无大于此。” |
shì dāng qí chōng适当其冲 | 正好对着冲要。 | 郭沫若《北伐途次》:“适当其冲的是叶挺的独立团,混战了两个钟头,算把出城的敌人通统歼灭了。” |
bù fá qí rén不乏其人 | 乏:缺乏;其人:那样的人。不缺少那样的人。 | 清 吕留良《与陈执斋书》:“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 |
qí lái yǒu zì其来有自 | 自:来由。事情的出现有原因,并非偶然。 |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
zhāng dà qí shì张大其事 | 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
gè xíng qí shì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zì qǔ qí huò自取其祸 | 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 | 宋 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
yǒu zuò qí máng有作其芒 | 干将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剑刃发出了光芒。 | 梁启超《谭嗣同传》:“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
qǔ qí jīng huá,qù qí zāo p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 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
yù guò qí shí誉过其实 |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lián dǐ qí xì连抵其隙 | 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 |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知其不可为而为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郭沫若《南京印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不肯放松。” |
wén sì qí rén文似其人 |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谈相》:“文似其人,数公道德文章之蕴,亦自有充积流露者。” |
bù sī qí lì不私其利 |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zhèng zhòng qí shì郑重其事 |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
zì shí qí lì自食其力 |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míng guò qí shí名过其实 |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
nǐ fēi qí lún拟非其伦 | 指比拟不当。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gōng féng qí shèng躬逢其盛 |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 唐 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知其一未知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
zhé rén qí wěi哲人其萎 |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后因以“哲人其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shēn dāng qí jìng身当其境 | 见“身临其境”。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可惜这些资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写些更具体的事实来,使未身当其境的朋友们也同样感泣一下。” |
tú yǒu qí míng徒有其名 |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无实。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实际的名声。 |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铨选之门,徒有其名,莫责其实。” |
tīng qí zì rán听其自然 | 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bài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 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无如愚夫愚妇始终不悟耳。” |
yǎn qí bù bèi掩其不备 | 掩:掩袭。备:防备。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亦作“掩其无备”。 | 《南齐书·刘怀珍传》:“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 |
qí dào wú yóu其道无由 | 见“其道亡繇”。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 |
qū jìn qí tài曲尽其态 | 曲:委婉细致。曲折委婉地充分表达其姿态。形容表达技巧非常高明。 | 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间者万物,悉皆含豪运思,曲尽其态。” |
chēng hū qí hòu瞠乎其后 | 瞠:瞪眼。在后面直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 |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qí yīng rú xiǎng其应如响 | 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语本《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 《子华子·晏子》:“如以匙勘钥也,如以玺印涂也,必以其类,其应如响。” |
jiá jiá qí nán戛戛其难 | 戛戛:困难的样子。形容极其困难。 | 唐·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shǒu dāng qí chōng首当其冲 | 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 晋 陈寿《三国志 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 |
gōng féng qí shèng恭逢其盛 |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 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
shì dé qí fǎn适得其反 | 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 | 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
shǎn shuò qí cí闪烁其词 |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 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
rén bǎi qí shēn人百其身 |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 《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chū qí bù yì出其不意 |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