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兵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īng zú ruì bīng轻卒锐兵 | 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
bīng bù yàn quán兵不厌权 | 见“兵不厌诈”。 |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
xiān lǐ hòu bīng先礼后兵 |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
bīng bù yàn zhà兵不厌诈 |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
fù zhōng jiǎ bīng腹中甲兵 | 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谋略。 | 《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川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fù zhōng bīng jiǎ腹中兵甲 |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 《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qióng bīng dú wǔ穷兵黩武 | 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
lì bīng mò mǎ厉兵秣马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jiàng yǒng bīng xióng将勇兵雄 | 将:将领;兵:士卒;雄:强有力。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凭着俺人强马壮,将勇兵雄,觑刘玄德兵微将寡,一鼓而下,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城。” |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一十八般兵器 | 泛指各种兵器。 |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
àn bīng shù jiǎ案兵束甲 | 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bīng bù yóu jiàng兵不由将 | 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
bīng xíng guǐ dào兵行诡道 |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利兵 |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bǎi wàn xióng bīng百万雄兵 |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 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
chì bì áo bīng赤壁鏖兵 |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
bīng duō zhě bài兵多者败 |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
xǐ bīng mù mǎ洗兵牧马 |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
bīng wú cháng shì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gǔ mǎ lì bīng谷马砺兵 | 犹言秣马厉兵。 | 宋 陈师道《赠张文潜》诗:“秋来待试丞相府,谷马砺兵吾甚武。” |
yǎn bīng xī jiǎ偃兵息甲 | 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 | 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
zú shí zú bīng足食足兵 |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bīng lǎo jiàng jiāo兵老将骄 | 老:衰。士兵疲惫,将领骄傲。 | 元·郑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敌境,兵老将骄,可不战而破。”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
zhèn bīng zé lǚ振兵泽旅 | 见“振兵释旅”。 |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古‘释’字作‘泽’。” |
yè bīng qì jiǎ曳兵弃甲 |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陈毅《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 |
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胜负兵家之常 | 兵家:军事家。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
jiāo bīng bì bài骄兵必败 |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
duǎn bīng jiē zhàn短兵接战 |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
jiě bīng shì jiǎ解兵释甲 | 解:解除。释:卸下。解除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参战。 |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
jiě jiǎ xiū bīng解甲休兵 | 见“解甲休士”。 |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
hán xìn jiàng bīng韩信将兵 | 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杯酒释兵权 | 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
xiè jiàng xiā bīng蟹将虾兵 |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 赵朴初《如梦令·蒋匪帮“反攻大陆”》:“隔岸蚊喧蝇哄,蟹将虾兵齐动。” |
tiān bīng tiān jiàng天兵天将 |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 清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
xiōng zhōng jiǎ bīng胸中甲兵 |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 《魏书 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
tuó jiǎ shù bīng橐甲束兵 | 同“櫜甲束兵”。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
juàn jiǎ shù bīng卷甲束兵 |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 |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精兵简政 | 精减人员;紧缩机构。 | 《南史 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
bīng xiōng zhàn wēi兵凶战危 | 指战事凶险可怕。 | 汉 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 |
jié róng zhì bīng诘戎治兵 | 指整治军事。 | 《尚书 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
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强将手下无弱兵 | 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 | 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
bīng qiáng jiàng měng兵强将猛 |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4回:“对众商议,一面差人往威胜晋王处,说宋江等兵强将猛,难以抵敌,乞添差良将镇守,庶保无虞。” |
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伐谋 |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 |
bīng wú cháng xíng兵无常形 | 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三国 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
bài jiàng cán bīng败将残兵 |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 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
bīng yǐ zhà lì兵以诈立 | 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兵以诈立,以利功,以分合为变者也。” |
yǎn jiǎ xī bīng偃甲息兵 |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 |
xíng bīng bù zhèn行兵布阵 | 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
lì bīng sù mǎ厉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新唐书 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
qín bīng dú wǔ勤兵黩武 | 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 |
huáng chí nòng bīng潢池弄兵 |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
bīng wú dòu zhì兵无斗志 |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
nòng bīng huáng chí弄兵潢池 | 《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潢池,积水池。后因以“弄兵潢池”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 | 《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
xīng bīng dòng zhòng兴兵动众 | 同“兴师动众”。 | 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àn bīng shù jiǎ按兵束甲 |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 《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bīng guì xiān shēng兵贵先声 |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
zhāo bīng mǎi mǎ招兵买马 | 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
bài bīng zhé jiàng败兵折将 | 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
jīng bīng yǒng jiàng精兵勇将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现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纸上谈兵 |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
xióng bīng bǎi wàn雄兵百万 | 雄:威武雄壮。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九里山前怨气缠,雄兵百万命难延。” |
liǎng guó jiāo bīng,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
gòu yuàn lián bīng构怨连兵 | 构:结成;连兵:交战。指因结怨导致战争。 | 《周书·杜杲传》:“比为疆场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 |
bīng wēi jiàng guǎ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xī bīng bà zhàn息兵罢战 |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
cǎo mù jiē bīng草木皆兵 |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
cán bīng bài jiàng残兵败将 |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
jìn gōng qǐn bīng禁攻寝兵 | 指止息战事。 |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以禁攻寝兵为务。” |
qiān jīn yòng bīng,bǎi jīn qiú jiàn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
tiān bīng jiǎn zào添兵减灶 | 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
bīng jīng liáng zú兵精粮足 |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
shèng shí lì bīng盛食厉兵 |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 《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
shí bā bān bīng qì十八般兵器 | 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种武器。亦比喻多种技能。 |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十回:“马静一瞧,大殿前摆着家伙,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若论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
āi bīng bì shèng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
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败乃兵家常事 |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 清 洪昇《长生殿 贿权》:“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厉兵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pái bīng bù zhèn排兵布阵 | 指排列队伍,布设阵势。 |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 |
yù bīng yú nóng寓兵于农 |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yǎn wǔ qióng bīng偃武櫜兵 | 见“偃武息戈”。 | 《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
bīng guì shén sù兵贵神速 | 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guó fù bīng qiáng国富兵强 |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
dòu ér zhù bīng斗而铸兵 | 见“斗而铸锥”。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一本作“斗而铸兵”。 |
huàn jiǎ zhí bīng擐甲执兵 |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 《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sā dòu chéng bīng撒豆成兵 | 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 元 无名氏 《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
zhì bīng yǐ xìn治兵以信 | 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 | 《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
quán mín jiē bīng全民皆兵 |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 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
zhèn bīng shì lǚ振兵释旅 |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 《史记·周本纪》:“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
yǎn wǔ xiū bīng偃武休兵 | 见“偃武息戈”。 | 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
zòng bīng zhuī jī纵兵追击 | 纵:发,放。派出军队追击敌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
bīng gé zhī huò兵革之祸 |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
bīng xiāo gé yǎn兵销革偃 |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 前蜀 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垂回凶度厄之慈,开辍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
xiōng yǒu jiǎ bīng胸有甲兵 | 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备。比喻胸怀韬略。 | 明·沈采《千金记·遇仙》:“才兼文武,惭非伊吕之俦;胸有甲兵,颇让孙吴之术。” |
qiān bīng wàn mǎ千兵万马 | 犹千军万马。 |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
yì bù zhǔ cái,cí bù zhǔ bīng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主:掌管。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jiá jiān bīng lì甲坚兵利 | 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
bīng zài qí jǐng兵在其颈 |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