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己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ié jǐ fèng gōng洁己奉公 |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 《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
shì cái jīn jǐ恃才矜己 | 恃:依靠,凭借;矜:自以为贤能。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 《隋书·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掩其过。” |
tāo zài zhī jǐ叨在知己 |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 清 霁园主人《夜潭随录 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
zhī jǐ zhī bǐ知己知彼 |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 |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
lù cái yáng jǐ露才扬己 |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ī xīn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 《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 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
jié jǐ cóng gōng洁己从公 | 见“洁己奉公”。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都督命令》:“是时湖北不仅财政充裕,同志皆洁己从公,而军械子弹被服,亦甚充足。” |
shì bù guān jǐ事不关己 |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
xuàn cái yáng jǐ衒才扬己 | 衒:炫耀;扬:赞扬,传播。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 | 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高谈王霸,衒才扬己,历抵公卿,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盖养亲之故也。” |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jǐ nì jǐ jī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见 | 指一个人的意见。 |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
jǐ suǒ bù yù,wù jiā zhū rén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 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
jí rén féi jǐ瘠人肥己 | 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 明·屠隆《昙花记·冥司断案》:“众生多犯悭贪谋夺强占,瘠人肥己,毫厘不舍,共若干起。” |
rén jǐ yī shì人己一视 |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
shě jǐ jiù rén舍己救人 |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 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
pái chì yì jǐ排斥异己 | 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 《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
fǎn qiú zhū jǐ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jié jǐ ài rén洁己爱人 | 洁己:保持自身纯洁。保持自身纯洁,爱护他人。 | 《明史·刘魁传》:“所至洁己爱人,扶植风教。” |
duó jǐ shī qī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
qīng shēn jié jǐ清身洁己 | 谓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 《南史·可尚之传》:“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 |
gū xíng jǐ jiàn孤行己见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以天下为己任 |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zé gōng zuì jǐ责躬罪己 | 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 | 《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 |
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shì sǐ zhī jǐ士死知己 |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xíng jǐ yǒu chǐ行己有耻 |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sǔn rén bù lì jǐ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fù lǐ kè jǐ复礼克己 | 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 《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
chéng jǐ chéng wù成己成物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
yǐ jǐ lǜ rén以己律人 | 用自己的主张去约束别人。 |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
mán xīn mèi jǐ瞒心昧己 | 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 |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无端的豪户,瞒心昧己使心毒,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zé jǐ yǐ zhōu,dài rén yǐ yuē责己以周,待人以约 | 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duó jǐ yǐ shéng度己以绳 |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
zì jǐ rén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
ān fèn shǒu jǐ安份守己 |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 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
ān fèn shǒu jǐ安分守己 |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
hài rén xiān hài jǐ害人先害己 | 先想设计去害别人,结果自己身受其害。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37回:“常言道,害人先害己,这话诚然不错,小子也是该死的。” |
shě jǐ jiù rén舍己就人 | 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 《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 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
jué wéi jǐ yǒu攫为己有 | 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 《列子 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
zhū chú yì jǐ诛锄异己 | 指清除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诛:杀害;锄:铲除。 | 《梁书 止足 陶季直传》:“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
gè chí jǐ jiàn各持己见 | 持:坚持;保持;见:意见、见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见解。 |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堪舆》:“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
wēi fú zì jǐ威福自己 | 威福:指赏罚。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 | 《周书·尉迟迥传》:“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
sǔn jǐ lì wù损己利物 | 损:贬损;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别人。 | 《周书·孝义传序》:“则温枕扇席,无替于晨昏;损己利物,有助于名教。”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宋·王禹偁《霍光论》:“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 |
yī jǐ zhī sī一己之私 |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
shì cái yáng jǐ恃才扬己 | 恃:依靠,凭借。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 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恃才扬己,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 |
lì shēn xíng jǐ立身行己 | 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 《北史·柳虬传》:“机立身行己,本以宽雅流誉,至于登朝正色,可谓不违直道。” |
gè shū jǐ jiàn各抒己见 |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
kè jǐ fù lǐ克己复礼 |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
rǎng wéi jǐ yǒu攘为己有 |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
qiáng zhě fǎn jǐ强者反己 | 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 | 《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 |
xiǎo jǐ dé shī小己得失 | 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
fēng jǐ shǒu cán封己守残 | 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 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言理学者……薄文苑为辞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 |
jǐ jī jǐ nì己饥己溺 |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zhèng yóu jǐ chū政由己出 |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
xū jǐ yǐ tīng虚己以听 |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kè jǐ fèng gōng克己奉公 |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
háo bù lì jǐ,zhuān mén lì rén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酒逢知己千杯少 | 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二人也把别后之事,谈了一番。三人俱备大悦。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
zhī bǐ zhī jǐ知彼知己 |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
shù jǐ jí wù恕己及物 | 恕:宽恕;物:指人。宽恕自己,推及别人。 | 唐·白居易《策林一·王泽流,人心感》:“夫恕己及物者无他,以心度心,以身观身,推其所为以及天下者也。” |
tuī jǐ jí rén推己及人 | 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 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
xiāo chú yì jǐ消除异己 | 排挤、消除与自己意见不同或非本集团的人。 | 毛泽东《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这样的敌我倒置,真是由蒋介石自己召供,活画出他一贯勾结敌伪,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 |
zhì rén wú jǐ至人无己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适应客观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zé jǐ zhòng yǐ zhōu,dài rén qīng yǐ yuē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 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士为知己者死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chá jǐ zhī rén察己知人 |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
rén yī jǐ bǎi人一己百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xìng bù yóu jǐ兴不由己 | 兴:兴致。正在兴头上难以控制。 | 康濯《春种秋收》:“她姨姨倒不是个媒婆子;不过是兴不由己,有口无心地张嘴搭话。” |
shēn bù yóu jǐ身不由己 |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 《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
lì jǐ sǔn rén利己损人 |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
huàn nàn jiàn zhī jǐ患难见知己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 |
gù zhí jǐ jiàn固执己见 |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 《宋史 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
dú chū jǐ jiàn独出己见 | 见:见解、主张。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 清·无名氏《续小五义》第一回:“且说黑妖狐智化与小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议,独出己见,要去王府盗取盟单。” |
liàng jǐ shěn fēn量己审分 | 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 《南齐书·刘献传》:“量己审分,不敢期荣。” |
shě jǐ wèi rén舍己为人 | 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
sǔn rén yì jǐ损人益己 | 犹损人利己。 | 《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
kè jǐ shèn xíng克己慎行 |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 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
bēi jǐ zì mù卑己自牧 | 卑:谦;牧:养。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 | 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
mèi jǐ mán xīn昧己瞒心 | 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他他他,忒很毒,敢敢敢,昧己满心,将我图。” |
tuī jǐ jí wù推己及物 | 同“推己及人”。 | 宋·程颢《二程遗书》第11卷:“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
gài bù yóu jǐ概不由己 | 指一切不能由自己做主。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公言固是有理,独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 |
sè jǐ fèng gōng啬己奉公 | 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 |
jiè tā rén jiǔ bēi,jiāo zì jǐ kuài lěi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 块垒:土块堆砌成堆,比喻抑郁不平之气。指利用某种事物来达到消除愤懑不平的目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
shù jǐ jí rén恕己及人 | 恕:宽恕。宽恕自己,推及别人。 |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慈心于物,恕己及人。” |
shì wéi zhī jǐ视为知己 | 看成好朋友。 |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63回:“独故太仆灌夫,却与婴沆瀣相投,始终交好,不改故态,婴遂视为知己,格外情深。” |
shěn jǐ dù rén审己度人 | 审:审查。度:估量。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zì rén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gài bù yóu jǐ盖不由己 | 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
wēi fú yóu jǐ威福由己 | 威福:指赏罚。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 | 《新唐书·刘炜之传》:“太后威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 |
xùn guó wàng jǐ徇国忘己 |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 《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
xùn gōng wàng jǐ徇公忘己 | 徇:献出生命。为国家公众献身,弃私利于不顾。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夺范纯仁谥忠宣议》:“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