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气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ì tūn hé shān气吞河山 | 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
ér nǚ qíng cháng,yīng xióng qì duǎn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 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
hàng xiè yī qì沆瀣一气 |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
bǐng qì shè xī屏气慑息 | 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 唐 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
shēng qì xiāng qiú声气相求 | 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xióng jiū jiū,qì áng áng雄纠纠,气昂昂 | 纠纠:健壮威武的样子。昂昂:情绪高涨的样子。形容雄壮威武,情绪高昂。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六回:“那贼将季三思、倪慑,领着十余员偏将,雄纠纠,气昂昂的杀奔到城下来。” |
rěn qì tūn shēng忍气吞声 | 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 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
tōu shēng xì qì偷声细气 | 轻声轻气。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啥话?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 |
sì shí qì bèi四时气备 | 四时: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
qì duàn shēng tūn气断声吞 |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
wèi chéng fēng qì蔚成风气 |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麟角凤毛,还没蔚成风气。” |
qì chōng zhì dìng气充志定 | 充:充实,充足。精力充沛,意志坚定。 | 《明史·范济传》:“磨砻砥砺,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举而用之,以任天下国家事无难矣!” |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 | 精神郁结劳悴。 | 清·薛福成《选举论下》:“厥后果迭充主考、学政,终以神郁气悴得疾遽殒。” |
qì jié shēng sī气竭声澌 | 见“气竭声嘶”。 |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
qiū gāo qì sù秋高气肃 |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 宋 张抡《醉落魄 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
qì zhuàng shān hé气壮山河 |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
qì chōng xiāo hàn气冲霄汉 | 气:指精神;勇气;霄汉:指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现也形容无畏的革命精神。 |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有那吐虹霓志气冲霄汉。” |
qiè shēng qiè qì怯声怯气 |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 |
xuè qì wèi dòng血气未动 | 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
xuè qì fāng shèng血气方盛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 |
bǐng shēng xī qì屏声息气 |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 |
yì qì zì ruò意气自若 |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 《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
qì fèn tián yīng气愤填膺 | 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 |
qì dù bù fán气度不凡 | 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 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
jiàn qì xiāo xīn剑气箫心 | 犹剑胆琴心。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
yuàn qì chōng tiān怨气冲天 | 怨恨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愤情绪极大。 | 明 无名氏《精忠记 应真》:“今下方黑气冲天,我佛慧眼一观,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幽魂不散,怨气冲天。” |
wō huǒ biē qì窝火憋气 |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胆怯,他退到门边,嘴头咕噜着:‘滚就滚吧!’扭转身子,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 |
wō náng qì窝囊气 | 憋在心里的不能说或不愿说的怨气。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42章:“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
ér nǚ qíng duō,fēng yún qì shǎo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晋司空张华》:“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xīn fú qì zào心浮气躁 |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气躁过,此刻是怎么回事?” |
yì qì xiāng dé意气相得 |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
shén fēi qì yáng神飞气扬 |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 清·李渔《蜃中楼·义举》:“大丈夫见义即为,还拣甚么日子,叫左右带马过来,我神飞气扬,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 |
xīn fú qì cū心浮气粗 | 见“心粗气浮”。 |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
qì shì xūn zhuó气势熏灼 | 熏灼:烟熏火烤。形容气势威猛。 | 《清史稿·索额图等传论》:“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 |
huí cháng shāng qì徊肠伤气 |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 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 |
yí shēng xià qì怡声下气 | 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 《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
qì chōng dòu niú气冲斗牛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
qì xuè fāng gāng气血方刚 | 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
xǐ qì yáng yáng喜气洋洋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
qì zhuàng lǐ zhí气壮理直 | 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 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
yī mài tóng qì一脉同气 |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
cháng huí qì dàng肠回气荡 | 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 苏雪林《玉溪诗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 |
huí cháng dàng qì回肠荡气 |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 |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
dàng qì huí cháng荡气回肠 |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nián zhuàng qì ruì年壮气锐 | 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 |
qì xiāo dǎn duó气消胆夺 | 形容畏惧到极点。 | 《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
yīng xióng duǎn qì英雄短气 | 指有才能的人因遭遇厄运或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只缘儿女情长,遂使英雄短气。”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xū xīn lěng qì虚心冷气 | 虚:虚假;冷:不热情。心虚胆怯、低三下四的样子。也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
qì yì xiāng tóu气谊相投 | 见“气义相投”。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
wū yān zhàng qì乌烟瘴气 | 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
hǔ hǔ yǒu shēng qì虎虎有生气 | 虎虎:勇猛威武的样子。形容气势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 | 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陈政事书》,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 |
qì zhuàng dǎn cū气壮胆粗 |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
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咷气 | 大声嘶喊、哭叫。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听不的他死声咷气,恶叉白赖。” |
qióng nián jìn qì穷年尽气 | 穷:尽。竭尽毕生的力量。 | 清·高阜《<书影>序》:“予将穷年尽气以恣探之不暇,又何至有废卷之叹乎!” |
sǐ yàng huó qì死样活气 | 形容没有生气。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扬扬 | 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sǐ shēng táo qì死声淘气 | 见“死声咷气”。 | 明·冯惟敏《醉太平·李中麓醉归堂夜话》曲:“死声淘气叫皇天,老天公不管。” |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jū yí qì,yǎng yí tǐ居移气,养移体 |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
qì tūn hóng ní气吞虹霓 | 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 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
yī bí 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气 |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
yǒu shēng wú qì有声无气 | ①形容人气息奄奄。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王禄多说了几句话,渐渐有声无气,挨到黄昏,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péi shēn xià qì赔身下气 |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
zhòng qì qīng míng重气狥名 |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 |
zhāo qì péng bó朝气蓬勃 |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
jīn cái shǐ qì矜才使气 | 矜:自夸;自负;使气:意气用事。以才华自负;意气用事;盛气凌人。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黄雅林》:“先生学问渊博,矜才使气,医卜艺术之书,无不周览。” |
zhàng qì shǐ jiǔ仗气使酒 | 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 | 《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
shǐ jiǔ zhàng qì使酒仗气 | 使:放任;仗:凭借,倚仗。指任性发酒疯。 | 《南史·沈庆之传》:“昭略字茂隆,性狂俊,不事公卿,使酒仗气,无所推下。” |
yī sī liǎng qì一丝两气 | 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
mù zhǐ qì shǐ目指气使 |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
yāo shēng guài qì妖声怪气 | 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 | |
xiǎo jiā zi qì小家子气 |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办得不露火势,也不露小家子气。” |
zhòng zú píng qì重足屏气 | 谓畏惧之甚。 | 《宋书·柳元景传》:“师祖严暴无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 |
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气 | 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
yāo lǐ yāo qì妖里妖气 | 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十章:“妈的,妖里妖气,看了讨厌!” |
chéng shì shǐ qì乘势使气 | 仗势逞性子。 | 《魏书·阉官传序》:“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举。” |
rǔ shēng rǔ qì乳声乳气 | 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 |
chuàn tōng yī qì串通一气 | 串通:互相勾结。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
qì yǔ xuān áng气宇轩昂 | 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
qì yē hóu dǔ气噎喉堵 | 喉咙被堵噎了。形容喘不过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 |
qì wèi xiāng tóu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
dǎn zhuàng qì cū胆壮气粗 | 见“胆粗气壮”。 | 袁静《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 |
zhuàng qì tūn niú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
qì tūn shān hé气吞山河 |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huī xīn sàng qì灰心丧气 |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 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xīn píng qì hé心平气和 |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
qì cū dǎn zhuàng气粗胆壮 | 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九首:“然枚独气粗胆壮,而奋然治具者,恰别有说焉。” |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
shén róng qì tài神融气泰 | 精神融和气息通泰。 | 金·王若虚《四醉图赞》:“漠乎其如忘其声,茫乎其如忘其形,神融气泰,无欲而无营,渺乎其如物之莫撄也。” |
fù cái rèn qì负材任气 | 见“负才任气”。 | 《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
zhì mǎn qì jiāo志满气骄 | 见“志骄意满”。 | 《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也先不道,志满气骄,将有长驱深入之势,不可不预之防。” |
hán qì cì gǔ寒气刺骨 | 冷得几乎失去知觉,感到特别冷。 | 曲波《林海雪原》:“一个寒气刺骨的早上,小分队到达九龙汇。” |
wèng shēng wèng qì瓮声瓮气 | 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早听见门里看家的狗,瓮声瓮气如恶豹一般顿着链子咬起来。” |
shén yì qì yú神怿气愉 | 形容欢欣愉快。 | 清·薛福成《重建苏州南禅夺钟楼记》:“浮屠时其撞击,铿鍧朝夕,田是苏之士民神怿气愉,而瞻听益严以悚。” |
qì gāo zhì dà气高志大 | 意气高昂,志向远大。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你气高志大,见是如此。” |
yáng méi tǔ qì扬眉吐气 |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 |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