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观察?
- 《日记》
- 2024-06-24 09:44:03
要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观察,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包括有目的地引导观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在观察后进行提问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有目的地引导观察
孩子在观察中往往目的不明确,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观察。为了培养孩子较强的观察力,我们必须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在观察之前,要告诉他观察的任务,尤其是不易引起孩子注意的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些指点,让他集中注意力,以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2. 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孩子是靠眼、耳、鼻、舌、口和皮肤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的。比如吃水果时,可以让他看看外形特征和颜色,用手摸摸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是软是硬,是温是凉,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尝一尝。较大的孩子在观察时,应让他们边观察边记录,或者读出声来,或者在观察中模仿,从而发现新的东西。
3.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就离不开好奇。当一个人对某项事物的好奇心越强烈的时候,观察也就会越细致入微。而当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也就不会发现新鲜的事物了。
4. 在观察后对孩子进行提问
有的孩子在观察后就将得到的结果丢在一旁不管了,这个时候妈妈最好能够对孩子观察的结果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观察的目的和重点,也能够检查孩子的观察结果,并且在观察中鼓励孩子多提问,并努力去寻找答案。
5. 创造观察条件,启动孩子观察的主动性
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观察条件,启动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孩子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家长应很好地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
6.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顺序
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观察什么,这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观察的事物上。如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就要认真观察这种动物的形态、特点等,做到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好。同时,在观察时要确定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什么地方粗略地看,什么地方细致地看。粗的地方要看准确,细的地方要弄清、弄懂。只有这样做全面深入地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
7. 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
我们在观察事物时,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眼、耳、口、鼻、舌、手。只有把这些感觉器官相互配合,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和各方面的信息一一送入我们的大脑,使它们在头脑中产生生动丰满的形象。
8. 结合思考与观察
我们看到了事物的外表,得到的不过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深刻地了解这些事物。因此,我们要养成边看边想的好习惯。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和联想。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可以更清楚地掌握事物的特点。通过丰富的联想,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获得新的见解。
通过上述方法和建议的实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有效的观察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上一篇
信息筛选能力提升案例
下一篇
中考作文案例选择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