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rhuáng

二黄


拼音èr huáng
注音ㄦˋ ㄏㄨㄤˊ

繁体二黃

词语解释

二黄èr huáng

  1. 也作“二簧”。一种乱弹戏剧曲调名,因出于黄坡、黄冈,故称。清朝中期由徽班传入北京,成为京调主体。

    erhuang—one of the tu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引证解释

  1. 戏曲调名。源出 湖北省 的 黄冈、黄陂,故名。又名《湖广调》。 清•乾隆 年间,由 徽 班传入 北京。在京剧、汉剧等剧种里,与西皮均为主要曲调。有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等曲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部知识·准备与设计》:“西皮表轻快奔放,二黄表沉郁缠绵。”

  2.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伪军的蔑称。中央,指国民党的所谓中央军。

    《抗日歌谣·冬天到》:“冬天到,雪花飘,雪花好比是二黄,一阵雪花吹满地,太阳一出精打光。”
    《中国歌谣资料·求天求地快解放》:“‘中央’一来原望能比鬼子、二黄好,那知他比汉奸还凶狂。”

国语辞典

二黄èr huáng

  1. 一种戏曲的声腔。相传起于安徽,传至江西宜黄演变而成。一说源自安徽四平腔,传至湖北发展成二黄腔。以胡琴伴奏,曲调流畅平和,节奏稳定,有婉转端凝的特色。与西皮腔合称为「皮黄」,为平剧、粤剧等戏曲的用乐系统。也作「二簧」。

网络解释

二黄 (汉语词汇)

二黄,戏曲腔调。清初由吹腔、高拔子在徽班中演变而成。过去大多认为起源于湖北的黄冈、黄陂。故名。在京剧、汉剧、楚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都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与西皮均为主要曲调。有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等曲调。

二黄还是网友对《黑子的篮球》中黄濑凉太的昵称。

分字解释


※ "二黄"的意思解释、二黄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二黄造句


  • 1.他的扮相英武威严,演唱醇厚动听又富有变化,特别是在剧终处,当康熙帝成功平定葛尔丹却痛失爱女兰儿格格时的大段二黄唱段,字字含泪,委婉动听。造 句 网

    2.都在上班时,我们互不打扰,当我在楼下摇头晃脑陶醉在我的西皮二黄之中时,她在楼上正边弹钢琴边引吭高歌地备课。

    3.,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

    4.西皮二黄都有慢板、散板、摇板、原板等板式,西皮还有快板、流水、二六等板式。

    5.西皮二黄伴美声交响音乐配舞蹈。

    6.上回去扒了给牛头死二黄逮到没收了粪箕子,不是你去才要回来吗?还叫我去!

    7.看汉剧沉醉在西皮二黄中,汉剧。

    8.以二黄花旦见长的坤伶鲜牡丹,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红极津门。

    9.从小听着西皮二黄锣鼓点长大的胡莎莎出生于京剧世家,父母都是专业的京剧演员,家人都是票友,五六岁时就曾跟在父母身后登台演出。

    10.她就是著名余派京剧老生李菊茹,期颐之年的她与西皮二黄打了九十多年交道。

    11.1955年,戏班“同庆二黄班”被唐河县政府更名为唐河县汉剧团。

    12.陕西除了有大西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秦腔外,还有眉胡、阿宫腔、弦板腔、汉调二黄、碗碗腔、长安道情、汉调桄桄等40多个地方色彩浓郁的小剧种。

    13.虽然不能唱子喉,但红线女的一些腔口还是深深影响着其学生,如“红腔”里的二黄、反线中板是子喉平喉共用的;又如某些发声位置,如何打开声腔等等。

    14.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里有一对出名的长臂猿夫妻,母猿叫“二黄”,公猿叫“二黑”。

    15.???????台上唱戏的自是热闹,可现下里戏迷们的叫好倒彩声往往盖过了戏台上的西皮二黄音。

    16.徽班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戏曲,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

    17.持有三件光明神器,可算是当世持有神器最多者,每三十年一选,只有十二黄金蔷薇与九大司教才有资格竞选。

    18.而在国粹日,参观者可以请化妆师为你上戏妆、带行头,跟着名角学唱西皮二黄。

    19.京剧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叫做京剧,它的主旋律却源自安徽的“西皮”和湖北的“二黄”。

    20.这曾是大江南北最受大家喜爱的娱乐形式,或西皮二黄,或吴侬水磨,人们喜爱的是故事里的千折百回,更是眼前人的一唱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