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ăogăo

草稿


拼音căo găo
注音ㄘㄠˇ ㄍㄠˇ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草稿cǎo gǎo

  1. 草底儿。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rough draft; manuscript;

翻译

  • 英语 draft, outline, sketch
  • 德语 Entwurf (S)​
  • 法语 brouillon, esquisse, ébauche

引证解释

  1. 亦作“草稾”。

  2. 初拟的文稿或画稿等。

    明•张居正 《议处史职疏》:“每月史官编完草稿,装为七册,一册为起居,六册为六曹事蹟。”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齐愈 初赴狱,以文书一縑囊授 张浚 曰:‘ 齐愈 不过远贬,他时幸为我明之。此 李会 劝进 张邦昌 草稾也。’”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儒将诗》:“予尝见《暇笔》草稿, 福 手书也。”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一时饭罢,公子收检笔砚,便在卷袋里找那三场的文章草稿。”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篇末附记》:“这篇东西,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做的,今天 孙伏园 来,我便将草稿给他看。”

  3. 喻指念头,主意。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原来 梁尚宾 是箇不守本分的歹人,早打下欺人草稿。”
    《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 正在腹中打点草稿,谁知那尼姑亦有此心。”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梁三 老汉已经在肚里打好了草稿了。”

国语辞典

草稿cǎo gǎo

  1. 未成定稿或未誊清的文稿,也指初步完成的画作。

    《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

    稿本 初稿 原稿

网络解释

草稾

草稾,指草稿

分字解释


※ "草稿"的意思解释、草稿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草稿造句


  • 1.在华北行军途中,自己背着沉甸甸的胶泥,稍有闲隙就修改圆雕《民兵》的草稿。

    2.从打草稿到誊抄定稿,作者们要一笔一画地爬三四遍“格子”。

    3.这幅草稿,由于作者全神贯注于悼念和追怀之中,叙写当年平叛时的激烈斗争场面,迅疾之间,顾不得其他,不计工拙,一气呵成。

    4.赵诚一时语塞,平日里不惯说谎,这回草稿也没打,说溜嘴了。

    5.我先运用了奥数中的假设法去列算式,按我的列式没办法计算下去,我赶快换用举例的方法,我在草稿上吃力的运算着,可这座高墙纹丝不动,毫发不损。

    6.龙潭购地案的起诉书草稿已由各承办检察官撰写完毕,待台当局“检察总长”陈聪明核阅后,即将四部分犯罪事实、证据法条连结,以一份起诉书对外公告。

    7.自己只不过是先打个草稿,为了方便胡古月那小子比葫芦画瓢,省得不知道怎么做罢了。

    8.后来她对我说,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龙少也会屁话连篇,扯谎不用打草稿了,这事竟成了她取笑我的把柄了。

    9.周海婴违心地把领导准备好的“脱离父子关系”的草稿重抄了一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所幸这份声明并未公布。

    10.我在心里早就打好了草稿,一个理直气壮的谎信信口拈来。

    11.当初的草稿就想‘法出一门’,之后经过协商变成了‘两高’都作司法解释。

    12.50年代开始学习西画,并走出画室,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广采博纳,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13.为了读书,王彩虹就变废为宝创造读书条件,有时候从收购的废品中寻找有用的书籍,空白纸张也被她叠平用来做草稿纸。

    14.第一场刚好收到书生白卷,他就把书生白卷藏在袖子里拿回卧室,迅速把草稿抄上去再上交,想以此来试试阅卷官的眼力。

    15.有人习惯让孩子在稿纸上打草稿,批改过后再发回去请孩子重誊。

    16.少女想到自己堂兄新撰之书的草稿,立刻否认道。

    17.提出的最本质的二难推理是什么?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用来打草稿,尤其侧重于细化文章的结构,确保各部分之间有相关的逻辑性。

    18.话说,原来自己在人间留下的那点演算草稿纸被一个叫做诸葛孔明的人得到,都能成就了不世的功业。

    19.明末清初,渐江、石涛、梅清、雪庄等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

    20.草稿密度边界是指草稿洋最矮密度和最矮密度之间的改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