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失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liú lí shī suǒ流离失所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xiāng shī jiāo bì相失交臂《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机会错过。《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zuò shī shì jī坐失事机同“坐失机宜”。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chēng rán zì shī瞠然自失瞠:瞪着眼睛。瞪着眼睛好像丢了东西一样。形容失神的神态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不意到了山东汶上县,便遇了一个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皇失措惊慌得不知怎么才好。元 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huáng jīn shī sè黄金失色黄金失去了颜色。比喻人倒霉时才能再大也不能发挥作用。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huàn dé huàn shī患得患失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gōng xiá zhǐ shī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kǔ yún shī suì楛耘失岁楛:粗恶;耘:除草;岁:年谷成熟,收成。指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的收成。战国·赵·荀况《荀子·天论》:“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jī bù kě shī机不可失机:时机。好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比喻机会难得。五代 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qióng tōng dé shī穷通得失穷:不得志;通:畅达。遭遇的坎坷与顺利,利益的得与失。指人生遭遇。清·胡泉《<聊斋志异>续题》:“快平生,穷通得失,悲欢笑骂假荒唐。”
chǔ zhì shī dàng处置失当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过去家父对列位有些处置失当之处,驱逐你们出了庄子,流落外乡,受了几天苦,委屈了众人。”
qióng dà shī jū穷大失居形容多而不适用。《周易 序卦》:“穷大者必失其居。”高亨注:“极大者则骄奢淫暴,必覆败而失其所。”
bá shí shī wǔ拔十失五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shuǎng rán ruò shī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论》:“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bù shī shǔ lěi不失黍絫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汉书 律历志上》:“权轻重不失黍絫。”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
lì hài dé shī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yǐn yù shī yì引喻失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huǎng rán ruò shī恍然若失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shī jīng dǎo guài失惊倒怪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dé shī cān bàn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gù bǐ shī cǐ顾彼失此顾:照顾,照管。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6卷:“若彼声西击东,而我军出大同,未免顾彼失此。”
dé bù bǔ shī得不补失见“得不偿失”。《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jīng huāng shī sè惊慌失色见“惊惶失色”。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wǎng rán ruò shī惘然若失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huǎng rán zì shī恍然自失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jiāo bì shī zhī交臂失之交臂:胳膊碰胳膊。胳膊相碰;擦身而过。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qiān lǜ yī shī千虑一失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dà jīng shī sè大惊失色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shī zhāng shī zhì失张失志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shī zhāng shī zhì失张失致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品花宝鉴》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间摸了两摸,失张失致的道:‘奇怪!’”
jìn tuì shī jù进退失据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皇失措同“惊惶失措”。
shī zhū jiāo bì失诸交臂指当面错过机会。见“失之交臂”。
nián jiǔ shī xiū年久失修年代久远,荒废失修。鲁迅《最艺术的国家》:“然而这民国年久失修,连招牌都已经剥落殆尽,彷佛花旦脸上的脂粉。”
yǎn zhāng shī luò眼张失落眼睛大张,神态失落。形容不知所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wén léi shī zhù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qiáo sū shī cuàn樵苏失爨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十二:“冠栉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淡。”
shī mǎ wáng yáng失马亡羊泛指祸福得失。明·单本《蕉帕记·揭柬》:“耳不闻斩蛇逐鹿,口不言失马亡羊,一任他桑田变海,海变桑田。”
xiǎng zhèn shī sè响震失色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yǎ rán shī xiào哑然失笑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哑然:形容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汉 赵晔《吴赵春秋 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zuò shī shí jī坐失时机坐:徒然,白白地。白白地失去好机会。《星火燎原·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但他主张向外发展是对的,而我们要他集中待命坐失时机则是错误的。”
yīn xiǎo shī dà因小失大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徨失措见“张皇失措”。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wàng ēn shī yì忘恩失义犹忘恩负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
jīng huáng shī sè惊惶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元 孔齐《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shī hún sàng dǎn失魂丧胆形容极度恐慌。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chàng rán zì shī怅然自失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jīng kǒng shī cuò惊恐失措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dé shī xiāng bàn得失相半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yǎn kǒu shī shēng掩口失声谓忍不住笑出声来。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
zhāng huáng shī cì慞惶失次慞惶:彷徨疑惧的样子;次:次第,常态。形容惊恐失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守真受教而往,方至其家,坐于客馆,而歧哥已觉,慞惶失次。”
xiān jiè zhī shī纤芥之失纤芥:细微;失:过失。形容极小的过错。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春秋纪纤芥之失。”
xiāng shì shī sè相视失色彼此相看,变了脸色。多形容惊慌、惊诧的情状。钱基博《吴禄贞传》:“时良弼、姚锡光在座,相视失色。”
jiāo bì xiāng shī交臂相失犹言交臂失之。唐·冉元一《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zhēng jī shī yáng争鸡失羊比喻贪小失大。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争鸡失羊,亡其金囊。”
yán duō yǔ shī言多语失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yán duō shī shí言多失实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zhú dàng shī fǎn逐宕失返见“逐流忘返”。张尔田《〈词莂〉序》:“虽絜瓶庸受,逐宕失返,若夫越世扶衰,有足征也。”
chéng bài dé shī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gù xiǎo shī dà顾小失大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汉·焦赣《易林·贲之蒙》:“戴盆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
wàn bù yī shī万不一失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一失。”
wèi xiǎo shī dà为小失大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róng rǔ dé shī荣辱得失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wàn wú shī yī万无失一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
qián rén shī jiǎo,hòu rén bǎ huá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明 何孟春《馀冬序录摘抄》第六卷:“今世俚语:‘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即汉谚“前车覆,后车戒‘之义也。”
rén cái liǎng shī人财两失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同“人财两空”。《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遇夫》:“王三中了举,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财两失?”
qín sè shī tiáo琴瑟失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汉书 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sàng shī dài jìn丧失殆尽全部失去。
mí tú shī ǒu迷途失偶迷途:迷失道路;偶:伴侣。迷失了道路,丢失了朋友。指遭到不幸或陷于孤独。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慌若迷途失偶,黡如深夜撤烛。”
wáng hún shī pò亡魂失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duó jǐ shī qī度己失期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sài wēng shī mǎ塞翁失马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惶失措见“张皇失措”。巴金《秋》十一:“枚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zhōng liú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jì gōng wàng shī记功忘失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一本作“记功忘过”。
shì fēi dé shī是非得失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àn rán shī sè黯然失色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dòng bù shī shí动不失时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
shí bù kě shī时不可失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qín shī qí lù秦失其鹿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dé mǎ shī mǎ得马失马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jǐn máo shī mào谨毛失貌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
bù shī jiù wù不失旧物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huāng zhāng shī cuò慌张失措慌张:惊慌失措。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卿家非时而来,慌张失措,有何事故?”
zūn ér bù shī遵而不失见“遵而勿失”。《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zūn ér wù shī遵而勿失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史记·曹相国世家》:“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jìn tuì shī tú进退失图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魏书·傅永传》:“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
jīng huāng shī cuò惊慌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惶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hún wáng pò shī魂亡魄失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rú yǒu suǒ shī如有所失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xiāng gù shī sè相顾失色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qiè píng zhī zhī,bù shī shǒu qì挈瓶之知,不失守器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shǒu zú shī cuò手足失措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bǎi wú yī shī百无一失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