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雍陶的诗 > 题情尽桥

题情尽桥

[唐代]: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题情尽桥”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

从来:向来。

尽:完。

何:什么。

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离恨:离愁别恨。

“题情尽桥”鉴赏

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创作背景

854年,雍陶出任简州刺史。简州城外,有一座情尽桥,是人们送迎客人的地方。在一个春天,雍陶送客来到情尽桥不解其名,询问后他结合自己送别的感受和历来折柳送别的风俗,建议改为折柳桥。并写了这首诗送给朋友,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留恋不舍之情。  

雍陶简介

唐代·雍陶的简介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 雍陶的诗(1篇)

猜你喜欢

送客之江宁

唐代韩翃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定却 一作:味可)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宋代苏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门有车马客行

南北朝鲍照

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

捷步往相讯,果得旧邻里。

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

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

清晨相访慰,日暮不能已。

欢戚竞寻叙,谈调何终止。

辞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后戚方复起。

嘶声盈我口,谈言在我耳。

“手迹可传心,愿尔笃行李。”


寄和州刘使君

唐代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宋代欧阳修

四纪才名天下重。三朝构厦为梁栋。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拥。

顾我薄才无可用。君恩近许归田垅。今日一觞难得共。聊对捧。官奴为我高歌送。


题情尽桥

唐代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赠日本歌人

近现代鲁迅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酬刘员外见寄

唐代严维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

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宋代苏轼

秘阁古《笑林》云:“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余过吴兴,而李公择适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为作此戏之,举座皆绝倒。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代李白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