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忘造句


1.柳川回到院子,在确认四周夜深人静后,便悄悄静坐在聚灵古树下,很快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沉侵在一片茫茫灵识中。

2.这说的就是一种忘我之境,物我两忘、宠辱皆忘,有一种乐在其中、心无旁骛的专注,有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在的胸襟。

3.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字里行间,人我两忘,相对无言。安妮宝贝 

4.走得太急时,别忘停一停,蹲下聆听路边花开的声音;觉得太累时,短暂地歇一歇,在物我两忘中体味时光的流逝。别想着前面有着更美的风景,当你走到尽头,或许那里只是一片荒芜。别忽略离你最近的那些幸福,幸福永远都在路上,而不在路的尽头。愿你幸福每天!

5.神逸、飘逸、淡逸、苍逸、清逸、旷逸,这种状态也只有在妙悟自然、物我两忘之时,才能渐入其中。

6.有一种讲法,吃货的境界有十层,最肤浅的是填饱肚子,食以果腹;登峰造极的是浅斟慢品,物我两忘。

7.顿觉天地之奥秘,宇宙之美颜尽在眼前,我已与山林绿草,秋雁青雀的妙色自然浑为一体,物我两忘。

8.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叶圣陶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念我所念,在水一方;秋风乍起,乱了薄裳;早晚防寒,别来无恙;莫学候鸟,迁徙奔忙;悲秋不值,物我两忘;问候祝你,幸福满仓!

10.立秋是一幅意象空灵,云淡风轻的山水画,读之,情思神往;看之,心旷神怡;品之,物我两忘;赏之,悦人性情。立秋到了,愿你读秋,看秋,品秋,赏秋,快乐过立秋。

11.歌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开阔,神游情动。

12.第一层是非真即假,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观,第二层是儒道的相生相待观,即辩证观,第三层是佛家的观照,直接面对体验,物我两忘。

13.近半个世纪攻研思绘,乃至形神两忘,出新意于古法之中,蕴妙理于豪放之外。

14.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党朝阳称此次作品展的独到之处,是“从象由心生到情景交融,再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化蝶成一片内心的纯粹”。

15.读书读到物我两忘,在异常艰难的环境里,藉以陶然自得,乐而忘忧,汪曾祺是一个。

16.所以融五行而化阴阳,以至道法两忘,有无不立,十月霜飞,身外有身,极往知来,归于真如大觉之地,即佛祖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

1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 

18.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矣。

19.小品精炼规范,大画凝重沉郁、气象万千是陈永锵艺术特点,他力图在水墨渲染、线条书写的技法中表现自我胸中“意韵”,在移情中抵达“物我两忘”之境。

20.看着刘大婶已经进入神游物外、物我两忘的境界,口角春风,春风化雨,一时间“难得返自然”。

21.两个人的相交,不可能永远是一条平行线,总是在时远时近的弧度中,有某段时期相濡以沫,有时两忘于江湖。

22.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源造化融合为一,达物我两忘之境,方能心手相应,意到笔随,臻于化境。

23.道家打坐入定,是一门修持的学问,要专心一志,心无杂念,能入物我两忘之境……

24.在理想的星空下仰望,在真理的幽巷里漫步,在哲学的藤蔓上攀缘,李荒早已物我两忘,唯有信仰弥坚。

25.早年在故宫研习古画时,徐冬冬便从古人笔墨中参悟到了做人之道,追求人心与宇宙之心共融的境界,所以他的画作具有平淡、天真而达物我两忘的文人情怀。

26.在碧波荡漾的牯牛湖畔,歌舞升平,游人如织,优美迷人的佤族舞蹈让游人如痴如醉,大家或坐或立,或唱或跳,与佤族姑娘、小伙儿真情互动,物我两忘。

27.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高山无语。深潭无波。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也非淡而无味之淡,而是素净质朴,宁静深沉,是深邃的执着,是内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李国文 

28.徜徉在金沙滩,碧波涌涌人头涌涌,眼前的景色无疑会把你融化在海的怀中,让你陶醉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即使弄一身沙子,一个浪头卷过来,沙子瞬间就被冲洗地无影无踪,清清爽爽。

29.在本作中暖色调的天空使得古木寒鸦通常所代表的枯寂萧索景色变得悠闲温暖起来,这跟齐白石在衰年变法物我两忘悠闲自得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 "两忘"造句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