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造句


1.这是十分了不起的,这意味着在水旱之年农民就有了度荒的粮食了。

2.既有所弊,易为惊扰,脱因水旱,谷麦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宁帖。

3.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白鹤梁到坎尔井,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与水旱灾害持续不断斗争的历史。

4.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灾无岁不有,山西之旱一,河南之旱一、水一,山东、直隶之水则至再、至三。

5.‘至如水旱偏灾,时时见告,迄今未已。

6.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7.1923年平绥铁路延伸到包头,包头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旱码头和皮毛集散地。

8.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白鹤梁到坎尔井,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工程,都在续写着中华民族与水旱灾害持续不断斗争的辉煌。

9.长吏政俗、闾阎疾病、水旱灾伤,并一一条录奏闻。

10.滨湖水溢稼败,而鱼虾聚焉;若水旱不侵,年谷顺成,则鱼稀至。

11.城居溱(音真)洧水上,膏壤陂池,有鱼谷稻桑之利,无水旱扰攘之患,是故民性喜安乐,风俗旖旎。

12.自顷以来,水旱相继,兼以霜蝗,人无所食,未闻赈恤,而为二女造观,用钱百馀万緍。

13.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14.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15.水旱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危害高居农业自然灾害各灾种之首.

16.除水旱灾害之外,清代后期对湖南危害较大的灾种主要为虫灾,风灾、雹灾、冰冻雪灾偶有发生。

17.这样的水旱轮种交替,展示人、食物生产、大自然生态可以和谐共处.

18.每年的水旱灾害都会给农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9.在旧社会,每逢水旱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20.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21.古时的胜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客商云集、风景秀丽、交通便捷。

22.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须耘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皇皇无所望矣。

23.山东;水旱灾害;防治措施;粮食生产;农田水利;农民积蓄;仓储.

24.同时,为了克服蔬菜种植连茬障碍,他倡导用秸秆混合有机肥修复土壤的正常微生物群落,并提倡水旱轮作,这些技术在临沂等地已经得到了推广。

25.露地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可以通过施有机肥,实行水旱轮作等措施进行改良。

26.用密闭箱法研究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27.建议以发展水稻为重点,实施水旱并举、旱涝兼治的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兴建旱改水工程,防洪除涝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农田林网修复改造工程。

28.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29.刘宋时期梅雨期到来的早晚和降水量的多少,受制于这种气候波动,同时也影响到当时水旱灾害的发生状况,是这种气温波动的集中表现。

30.结合近49年的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分析了不同强度降水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31.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32.土壤溶解有机碳对施肥的响应较差,耕作时间较短的坡旱地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耕作时间较长的水旱轮作地。

33.文中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水旱灾害灾情资料,从受灾面积和减产等级两方面评估了衡阳市农业灾害的风险。

34.秋分节到温度降,鱼塘投饵要减量,投喂水旱各种草,嫩绿新老均匀上。真羡慕你,秋分了,你全改绿色食品了,你这池塘大草鱼。

35.当年水陆交通的便利,使道口成为商贾云集、人烟辐辏、远近知名的水旱码头,被当地人称作“小天津卫”,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见证了道口昔日的繁华景象。

36.本试验结果,对水旱轮作周期中磷肥的施用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7.对1996年黑龙江省水旱灾害成因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38.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

39.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

40.在非汛期,氮素流失强度高的农田为露地蔬菜、果木、旱作大田作物、菜稻轮作农田4种类型,流失强度中等的为设施蔬菜和水旱轮作大田作物。

41.在汛期,氮素流失强度高的农田除露地蔬菜、果木、旱作大田作物、菜稻轮作4种类型之外,还有设施蔬菜农田,流失强度最弱的为水旱轮作大田作物。

42.“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43.我们知道,西汉盛世的顶峰是汉武帝时期,但被后代史家津津乐道的“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44.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培肥了地力,改善了稻米品质。

45.这一带村庄水旱频仍,年年闹灾荒。

46.水旱,天时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垦壁,人和也。陆世仪 

47.我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贯穿着与频繁水旱灾害的斗争。

48.但同时,非洲也面临不少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非洲经济增速出现下滑,水旱灾害频繁,粮食减产,生态环境恶化。


※ "水旱"造句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