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造句


1.彼此权力分限也并不清楚,有时两处政令不一,既让中书省的郎官们处事尴尬,也让下面具体执行的六部五寺莫知所从,只好根据接到政令的时间先后来办事。

2.(六)参议中书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

3.许师可,字可臣,号可斋,元朝资善大夫、京兆提学、太子太保、国子祭酒、议事中书省、集贤大学士、教领太史院事。

4.当由中书省循例请赈,即奉旨照准,帝泽虽是如春,百姓终难全活。

5.脱脱遂将中书省内属员,一一稽考,查得参政孔思立等,俱由太平荐拔,竟不问贤否,坐罪黜退,改用乌古孙良桢、龚伯遂、汝中柏等为僚属。

6.除服后,这次携儿子安石前赴京师,一是向中书省销假报到,并陈请别做差遣,二来欲便两子在读书之余,于世情多所历练。

7.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8.史料记载,忽必烈为了严肃法纪,加强吏治,在中书省门前建了个“登闻鼓”,凡是大冤无处申诉的,可随时前来击鼓鸣冤。

9.纵使断案是以圣人敕令和中书省判例为准,但我相信,中书省判例中绝不会允许公主私下里随意将人刑死,阁下不要虚张声势大而化之。

10.明,沧州属北平行中书省,后改为北平布政司.

11.师道便请徽宗着中书省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会集汴京。

12.中书省已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都到郓城。

13.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太原路。

14.自冏等起兵,百官将士皆欲诛伦、秀,秀惧,不敢出中书省;及闻河北军败,忧懑不知所为。

15.这样,原属元中书省的彰德路、卫辉路和怀庆路先后在洪武元年闰七月、八月、十月改为彰德府、卫辉府和怀庆府,并划归河南分省。


※ "中书省"造句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