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舌掀簧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出处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基础信息
拼音gǔ shé xiān huáng
注音ㄍㄨˇ ㄕㄜˊ ㄒ一ㄢ ㄏㄨㄤˊ
繁体皷舌掀簧
感情鼓舌掀簧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卖弄口才。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鼓舌掀簧的意思解释、鼓舌掀簧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口三舌 | 比喻唠叨、话多。 |
一簧两舌 | 比喻胡言乱语。 |
一鼓一板 |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一鼓而下 | 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 |
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
七舌八嘴 | 同“七嘴八舌”。 |
三寸不烂之舌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
三寸之舌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
两部鼓吹 |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两面二舌 |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
丰干饶舌 | 丰干:也作封干,唐代僧人名;饶舌:多嘴。不爱说话的人也会多嘴。 |
乖唇蜜舌 |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
乖嘴蜜舌 |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
仆旗息鼓 | 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
使嘴使舌 | 搬弄口舌。 |
偃旗仆鼓 | 见“偃旗息鼓”。 |
偃旗卧鼓 | 见“偃旗息鼓”。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击壤鼓腹 | 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
击鼓鸣金 |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
南蛮鴂舌 |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
南蛮鴃舌 |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
卧旗息鼓 | 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
卧鼓偃旗 | 卧鼓:停止敲鼓;偃旗:放倒旗子。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
卷旗息鼓 |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口干舌焦 | 见“口燥唇干”。 |
口干舌燥 |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