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聩震聋的成语故事
拼音xǐng kuì zhèn lóng
基本解释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出处陶曾佐《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暂未找到成语醒聩震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醒聩震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喷一醒 | 唐 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
一痴一醒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其为结僮之时,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 |
下塞上聋 | 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
不哑不聋 | 《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不痴不聋 | 《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
不瞽不聋 |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
久梦初醒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王氏久梦初醒之人,极口赞成。” |
人事不醒 | 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 |
以聋辨声 | 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
众醉独醒 | 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出震继离 | |
功烈震主 | 宋·李觏《袁州州学记》:“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
功高震主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半梦半醒 | 《卖命·半梦半醒》:“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
发瞽振聋 |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
发聋振聩 | 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
发蒙振聩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 |
名震一时 |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
启瞶振聋 | |
启聩振聋 | 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聩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
响震失色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
声威大震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 |
大梦初醒 |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
大梦方醒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读之下,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详明,譬如大梦方醒,群疑尽释,欣感无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