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彼倡此和彼倡此和的故事

彼倡此和的成语故事


拼音bǐ chàng cǐ hè

基本解释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6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暂未找到成语彼倡此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彼倡此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在此一举《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秋高气和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此一时彼一时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和风细雨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到此为止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风和日丽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凤协鸾和
诸如此类晋 葛洪《抱朴子》:“诸如此类,不可具举。”
在此存照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岂有此理《南齐书 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彼此彼此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夫倡妇随语出《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唱,一本作“倡”。
鸾凤和鸣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心平气和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礼之用,和为贵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家和万事兴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和平共处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和光同尘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比物此志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乐此不疲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和蔼可亲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和事老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回目:“背冤家拜烦和事老,装鬼戏催转踏谣娘。”
和衷共济《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长此以往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天时地利人和《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彼哉彼哉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问子西,曰:‘彼哉彼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