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支策据梧支策据梧的故事

支策据梧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ī cè jù wú

基本解释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出处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暂未找到成语支策据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支策据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束手无策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支支吾吾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算无遗策《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胡支扯叶
力不能支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进退失据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空头支票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引经据典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出谋划策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支离破碎元 许谦《白云集》:“近代以文辞取士,而不考其实,惟务雕镌镂刻,破碎支离,波淫邪遁之辞,靡所不至。”
据鞍读书《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有根有据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八回:“郑恩听了这一席话,欲待不信,这卖油梆子现在,是他掐算出来的,似乎有根有据,怎么不信?”
据理力争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独木难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肤末支离清 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据为己有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策无遗算《北齐书 幼主纪》:“以策无遗算,乃益骄纵。”
出谋献策浩然《艳阳天》第十章:“弯弯绕提出这个问题,明明是给马之悦出谋献策,眼前这个笨蛋,偏偏领会不了。”
病骨支离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增收节支
运筹决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所以当水陆军提督者……犹备有参佐数员,常与运筹决策,以资历练而审机宜。”
支离繁碎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支分族解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左支右绌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强本弱支《新唐书·高季辅传》:“强本弱支,自古常事。”
龟冷支床《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据图刎首《文子 上义》:“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
左支右捂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今之描诗者,东拉西扯,左支右捂,都从故纸堆来,不从性情流出,是以手代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