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甲丢盔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jiǎ diū kuī
基本解释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暂未找到成语弃甲丢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弃甲丢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自暴自弃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偶语弃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
黄钟毁弃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解甲归田 | 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
解甲休兵 |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
弃重取轻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 |
倒戈卸甲 | 《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
解兵释甲 |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
弃子逐妻 | 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 |
身怀六甲 | 《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
弃甲曳兵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绝仁弃义 |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
始乱终弃 | 唐 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 |
弃暗投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
弃书捐剑 |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
甲乙丙丁 | 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连续的、整个的,一经逻辑家之分析,乃成断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
弃恶从善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韩劲合作,使吴迪弃恶从善。” |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
解衣卸甲 | 明·无名氏《杏林庄》第一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甲第星罗 | 宋·杨侃《皇畿赋》:“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 |
弃俗出家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
枕戈坐甲 |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
弃恶从德 | 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德,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
丢魂丧胆 | 张希平《雁翎队》:“伪军见我们登上船,吓得丢魂丧胆。” |
灰不溜丢 | 张平《抉择》:“那一团团灰不溜丢的东西,就是曾让自己怎么也看不够,怎么也丢不下的织机和车床吗?” |
黄锺毁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