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陈辞滥调陈辞滥调的故事

陈辞滥调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én cí làn diào

基本解释见“陈词滥调”。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三:“逢年过节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庆时所上的表笺,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虽然都是陈辞滥调,因为说的都是颂扬话,朱元璋很喜欢阅读。”


暂未找到成语陈辞滥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陈辞滥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家之辞《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一榻横陈唐·李商隐《北齐》诗之一:“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一言半辞《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一诺无辞清·张南庄《何典》第四回:“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辞,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一辞同轨《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一辞莫赞《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一面之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万口一辞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万死不辞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不以辞害志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不谋同辞《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不赞一辞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不辞劳苦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不辞而别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不露辞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与世长辞汉 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常辞。”
严陈以待
丽句清辞
义不容辞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义不辞难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义正辞严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义正辞约
乏善足陈《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以辞取人《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以辞害意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众口一辞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