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毳沉舟的成语故事
拼音hóng cuì chén zhōu
基本解释毳:鸟兽的细毛。鸿雁细毛虽轻,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问题不解决,积累多了就要出大问题。
出处《新论·慎隙》:“鸿毳性轻,积之沉舟。”
暂未找到成语鸿毳沉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鸿毳沉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叶扁舟 | 宋·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与世沉浮 | 《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
与世浮沉 | 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
与时浮沉 | 《晋书·王戎传》:“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户调门选而已。” |
业峻鸿绩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周振甫注:“业峻鸿绩:即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 《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 | 《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
云飞泥沉 | 《周书·王褒传》:“云飞泥沉,金铄兰灭。”《隋书·卢思道传》:“云飞泥沉,卑高异等。” |
从俗浮沉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
借水行舟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
兔缺乌沉 | 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
兔起乌沉 | 《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
冤沉海底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
判若鸿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
刻舟求剑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升沉荣辱 |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四折:“下官苏轼,自被谗谮,远贬遐荒,谁想得复天日,我想升沉荣辱,好无定啊!” |
同舟共命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
同舟共济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同舟敌国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同舟而济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同舟遇风 | 宋·苏轼《钟子翼哀辞》引:“同舟遇风,胡越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 |
吞舟之鱼 |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吞舟是漏 | 《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
吞舟漏网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
吴越同舟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哀鸿满路 | 清 洪昇《长生殿 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
哀鸿遍地 | 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