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俗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àn fū sú zǐ贩夫俗子 | 贩夫:指贩卖货物的小商人。泛指商贩等下层平民。 | 明 顾大典《青衫记 茶客娶兴》:“况且刘员外是个为客的人,贩夫俗子,教我怎生伴着他。” |
jū sú shǒu cháng拘俗守常 | 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 晋 葛洪《抱朴子 论仙》:“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有此事。” |
yí shì yuè sú遗世越俗 | 超脱世俗。 | 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
jiǎo guó gēng sú矫国更俗 |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 《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
yǎ sú gòng shǎng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
yí shì jué sú遗世绝俗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bì sú qū xīn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叶圣陶《未厌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
chāo sú jué shì超俗绝世 |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 |
qīng jǔ jué sú轻举绝俗 | 犹言避世隐居。 | 《晋书·贺循传》:“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斯盖道隆人逸,势使其然。” |
ē shí qū sú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
xǐng fāng guān sú省方观俗 |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 | 《周书·窦炽传》:“得一睹诛剪鲸鲵,廓清寰宇,省方观俗,登岳告成,然后归魂泉壤。” |
cóng sú jiù jiǎ从俗就简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
fēng sú rén qíng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
gāo jié mài sú高节迈俗 |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
sú yàn kǒu bēi俗谚口碑 | 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 |
dùn shì lí sú遁世离俗 |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
yí fēng yú sú遗风馀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 |
wéi shí jué sú违时绝俗 |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
shù sú lì huà树俗立化 | 树立风俗教化。 | 《鹖冠子·王鈇》:“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河道之行以至于此?” |
qí fēng yì sú奇风异俗 | 奇特的习惯和风俗。 | 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二日》:“街头每见奇风异俗。每有女子头顶一件大罩袍,脸前垂一黑色厚纱幔。” |
suí sú chén fú随俗沉浮 | 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 《晋书 文苑传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
chū jiā qì sú出家弃俗 | 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2回:“我已出家弃俗,家中之事,公主自为主之,我何苦又去管他?” |
tōng sú yì dǒng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
shāng jiào bài sú伤教败俗 | 见“伤化败俗”。 | 明·马中锡《罪言》:“今诸小道家浅陋无理,葬得善地,虽杀人巨盗,亦可获福;课得美占,虽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于此。” |
bù sēng bù sú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
jiǎo shì lì sú矫世励俗 | 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 宋·王禹偁《四皓庙碑》:“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
jiǎo shì biàn sú矫世变俗 | 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 《宋史 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
wéi shì jué sú违世绝俗 | 同“违时绝俗”。 | 宋·陈师道《上苏公书》:“谢公江海之士,违世绝俗乃其常耳。” |
chāo shì bá sú超世拔俗 | 见“超尘出俗”。 | 《西湖佳话·灵隐诗迹》:“自从这亭子造了,游人都要到亭子上息足片时,说些超世拔俗的话。” |
shì rǎo sú luàn世扰俗乱 |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 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
shì sú zhī jiàn世俗之见 | 世人的庸俗见解。 | |
zhēn bù jué sú贞不绝俗 | 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 《后汉书 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
hún sú hé guāng浑俗和光 |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 先秦 李耳《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
zhēn gāo jué sú贞高绝俗 | 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列传》:“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贞高绝俗。” |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bài sú shāng fēng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参见“败俗伤化”。 |
fèn shì jí sú愤世疾俗 | 见“愤世嫉俗”。 | 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
cūn jīn sú gǔ村筋俗骨 | 村:粗俗;俗:庸俗。形容人品粗俗不堪。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四折:“不解他粉黛蛾眉心上事,这才是村筋俗骨下场头。” |
mǐn shí bìng sú悯时病俗 | 指忧虑时俗。 | 宋 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
fèn shí jí sú愤时嫉俗 | 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十余年来,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诵其歌诗,往往愤时嫉俗,多离骚变雅之体。” |
fèn shí jí sú愤时疾俗 | 同“愤世嫉俗”。 | 《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
suí sú wéi biàn随俗为变 | 俗:风俗。到什么地方就随什么风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列传》:“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
zǎo wèi gù sú澡慰故俗 | 澡慰:洗净、熨平。比喻改革旧的风俗。 | 宋·宋祁《成都府新建汉文翁祠堂碑》:“翁之治蜀,开学校以《诗》、《书》教人,澡慰故俗。” |
huá shì dòng sú哗世动俗 | 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 宋·曾巩《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其为人,居家孝友,遇人和易质厚,不为聪明技巧以哗世动俗。” |
jiù shí lì sú救时厉俗 |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
sú bù kān nài俗不堪耐 | 俗:庸俗;堪:可;耐:忍受。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但这种俗不堪耐的广告对于我也觉得有几份依依欲动的神气了。” |
shùn shí suí sú顺时随俗 | 顺应时势,随从习俗。 | 《陈书·姚察传》:“察乃博引经籍,独违群议……其不顺时随俗,皆此类也。” |
liú fēng yú sú流风余俗 |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
xí fēi chéng sú习非成俗 |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杯觞路酌,弦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 |
fēng yí sú biàn风移俗变 |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 《周书·儒林传序》:“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
fēng yí sú yì风移俗易 |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
fèn shì jí sú忿世嫉俗 | 同“愤世嫉俗”。 |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
jiǎo shì lì sú矫世厉俗 | 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 | 明 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 |
rù bāng wèn sú入邦问俗 | 见“入国问俗”。 | 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
yí sú jué chén遗俗绝尘 | 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 清·戴名世《和陶诗》序:“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流离患难之际,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 |
dá shì bá sú达士拔俗 | 达士:达观的人;拔俗:不同凡俗。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
fán tāi sú gǔ凡胎俗骨 | 凡:平庸,寻常。指人间普通平庸的人。 | 明·无名氏《蕉帕记》第三出:“向来偏觅多人,皆系凡胎俗骨,无可下手。” |
guān fēng chá sú观风察俗 | 观察国风民俗。 | 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其理谠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 |
chāo rán jué sú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 |
shì sú suí shí适俗随时 | 犹言顺应时俗。 | 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中》:“案绰文虽去彼淫丽,存兹典实,而陷于矫枉过正之失,乖天适俗随时之义。” |
qì sú chū jiā弃俗出家 | 弃:放弃;俗:尘俗。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
jiāo fēng bó sú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
fán fū sú zǐ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 |
jī tān lì sú激贪厉俗 | 谓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 《梁书·萧颖达传》:“在于布衣,穷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贪厉俗,惇此薄夫。” |
kuāng shí jì sú匡时济俗 |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 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
yì zhèng shū sú异政殊俗 | 异政:不同的政教;殊俗:不同的风俗。指偏离正道的正教会风俗。 | 《诗经》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
huǐ fēng bài sú毁风败俗 | 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 《晋书 刘毅传》:“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
xǐng sú guān fēng省俗观风 |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 | 《隋书·炀帝纪》:“省俗观风,爰届幽朔。” |
qiān fēng yí sú迁风移俗 | 犹言移风易俗。 | 《孔子家语·六本》:“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
shāng fēng bài sú伤风败俗 |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 《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
rù jìng wèn sú入境问俗 |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suí xiāng rù sú随乡入俗 | 见“随乡入乡”。 | 明·汤显祖《邯郸记·望幸》:“则怕珍羞不齐,老皇帝也只得随乡入俗了。” |
fēng sú xí guàn风俗习惯 | 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
yuē dìng sú chéng约定俗成 | 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 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kàng chén zǒu sú抗尘走俗 |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 南朝 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
rǎn fēng xí sú染风习俗 | 谓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 《云笈七签》卷五六:“五气者,随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风习俗,所以变化无穷,不惟万数。” |
chāo chén chū sú超尘出俗 | 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
bù luò sú tào不落俗套 | 落:停留,定正。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 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
xí yǐ chéng sú习以成俗 |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 《魏书 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
cūn fū sú zǐ村夫俗子 | 指粗野鄙俗的人。 | 清 李渔《风筝误 鹞误》:“我虽然不识字,不晓得诗的好歹,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 |
bái dīng sú kè白丁俗客 |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明 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一折:“往来无白丁俗客,谈笑有上士高宾。” |
yí fēng gǎi sú移风改俗 |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
guǐ yǎ yì sú诡雅异俗 |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 章炳麟《与人论文书》:“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议,日竞于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诡雅异俗者据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惧邪!” |
jiǎo guó gé sú矫国革俗 |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 《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
yí fēng jiù sú遗风旧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
biàn gǔ yì sú变古易俗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 《楚辞 九辩》:“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
yī biǎo fēi sú一表非俗 |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
sú bù kě nài俗不可耐 |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
biàn róng gǎi sú变容改俗 | 指改变风貌习俗。 | 《吕氏春秋 上德》:“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 |
gé fēng yì sú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
gǎi sú qiān fēng改俗迁风 |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 《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
sú xià wén zì俗下文字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
wéi shì yì sú违世异俗 | 同“违时绝俗”。 | 《宣和书谱·宣召纪》:“米芾性好洁,世号‘水淫’,违世异俗,每与物迕,人又名米颠。” |
fēi dùn lí sú飞遁离俗 | 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 三国 魏 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 |
yí shì bá sú遗世拔俗 | 见“遗世越俗”。 | 明·张居正《与司成马孟河书》:“夫遗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济物者,大贤之宏量也。” |
yí fēng píng sú移风平俗 | 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 《吕氏春秋 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
xiāng xí chéng sú相习成俗 | 习:习惯于。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 |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
xiāng yán chéng sú相沿成俗 | 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3回:“又龙舟竞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 |
chāo fán tuō sú超凡脱俗 | 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蜒着走向圣地麦加……” |
qī shì huò sú欺世惑俗 | 欺骗世人,破坏习俗。 | 郭沫若《惠施的思想与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时期,一种学论初出世时,谁不受人非难,被诋为非圣无法,离经畔道,欺世惑俗,乃至处于极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