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山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shuǐ lǜ shān qīng水绿山青 | 形容山水景色艳丽如画。 | 清·洪昇《长生殿·闻铃》:“只是对此鸟啼花落,水绿山青,无非助朕悲怀。” |
gé háng rú gé shān隔行如隔山 | 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们联络便不如小喜。” |
xī shān rì bó西山日薄 |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 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
shān zōu hǎi shì山陬海噬 | 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 |
dài hé lì shān带河厉山 | 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
shān bāo hǎi huì山包海汇 | 包:包容;汇:众水会合。汇聚。比喻包罗万象。 | 明·胡应麟《少皇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山包海汇,各适厥用。” |
zhàn shān háng hǎi栈山航海 | 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
tī shān háng hǎi梯山航海 | 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 《宋书 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
tiě zhèng rú shān铁证如山 | 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 柳子戏《孙安动本》第四场:“十八张冤状在此,铁证如山,老贼还有何辩!” |
bǎi èr hé shān百二河山 | 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
rèn shù jiàn shān刃树剑山 |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 |
rì bó xī shān日薄西山 |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
hé dài shān lì河带山砺 | 河:黄河;带:衣带;山:泰山;砺:磨刀石。黄河像条衣带,泰山像块磨刀石。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 北周·宇文道《庾信集序》:“河带山砺,贻厥于后。” |
shān jié zǎo lì山节藻棁 |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 西汉·戴圣《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也。” |
shān zhōng wú hǎo hàn,hú sūn chēng bà wáng山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 |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
shān zōu hǎi shì山陬海澨 |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
mù mèi shān guǐ木魅山鬼 | 魅:物老成精。指山林的鬼怪。 |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 |
wū shān yún yǔ巫山云雨 |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jǔ dǐng bá shān举鼎拔山 |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
lěi tǔ zhì shān累土至山 | 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 |
shān míng gǔ yìng山鸣谷应 | 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
guān shān wán shuǐ观山玩水 | 犹言游山玩水。 | 《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 |
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口。” |
shān jū shuǐ zhì山砠水厓 |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山砠水厓,穷居独处;思从曩人,邈不可得。” |
hǎi fèi shān liè海沸山裂 | 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 | 明 张凤翼《红拂记 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山穷水尽 |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
shān tóng shí làn山童石烂 | 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 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 |
dì bēng shān cuī地崩山摧 |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 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
dì dòng shān cuī地动山摧 | 见“地动山摇”。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
jiǔ guī dào shān久归道山 |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 |
yóu shān wán jǐng游山玩景 | 见“游山玩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而已。” |
yí shān dǎo hǎi移山倒海 | 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
dài lì hé shān带砺河山 |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 元·刘致《水仙操·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 |
tā shān zhī gōng他山之攻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藏夜光于嵩岫,不受他山之攻。” |
shuǐ mǎn jīn shān水满金山 | 见“水漫金山”。 |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
lì kě bá shān力可拔山 |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 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gāo shān jǐng xíng高山景行 |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 《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dōng shān zài qǐ东山再起 |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 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
cóng shān jùn lǐng丛山峻岭 |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
lè shān ài shuǐ乐山爱水 | 爱好山水风光。 |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yī yè mí shān一叶迷山 | 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ròu shān jiǔ hǎi肉山酒海 | 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 |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
bá shù hàn shān拔树撼山 |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
shān hé biǎo lǐ山河表里 | 语出《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势险要。 |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
jiāng shān yì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 | 《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
tài shān liáng mù泰山梁木 |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qì yǒng rú shān气涌如山 | 形容恼怒到极点。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
chǐ shān cùn shuǐ尺山寸水 | 每一小块山水。 | 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
bá dì yáo shān拔地摇山 |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
shān yáo hǎi cuò山肴海错 | 犹言山珍海味。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当下山肴海错,不记其数。” |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ēn tóng shān yuè恩同山岳 | 犹恩重如山。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
biǎo lǐ shān hé表里山河 |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
jiāng shān kě gǎi,běn xìng nán yí江山可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曾朴《孽海花》第21回:“若说要我改邪归正,啊呀!江山可改,本性难移。” |
dōng shān zhī zhì东山之志 | 指隐居的念头。 |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qì yā shān hé气压山河 |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
zhōng shān láng中山狼 | 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shān lín yǐn yì山林隐逸 |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
jiāng shān hǎo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ēn zhòng rú shān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
hàn shān bá shù撼山拔树 | 撼:摇动。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形容威势极大。 | 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风呵,兀的不傒幸杀人也,方才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投至央及你,可倒定息了。” |
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车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 | 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 |
yú shān yuè hǎi逾山越海 | 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 | 《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
zhǐ diǎn jiāng shān指点江山 | 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shān gōng dǎo zǎi山公倒载 | 谓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 唐·白居易《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诗:“山公倒载无妨学,范蠡扁舟末要追。” |
lín shuǐ dēng shān临水登山 |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 唐·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况乎人生天地,岳镇东驱,良时美景,始云蒸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
wéi shān zhǐ kuì为山止篑 | 比喻功败垂成。语本《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dōng shān gāo wò东山高卧 |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泰山不让土壤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yù shān qīng tuí玉山倾颓 | 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因竟日饮,遂不觉玉山倾颓,伏几醺睡。” |
fān shān yuè lǐng翻山越岭 | 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
wén zhāng shān dòu文章山斗 | 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cán shān shèng shuǐ残山剩水 |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
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hǎi fèi shān bēng海沸山崩 | 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
hǎi shì shān méng海誓山盟 | 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也作“山盟海誓”。 | 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
shuǐ qióng shān jìn水穷山尽 |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 元·丘处机《雪山》诗:“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
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山不转路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
chóu shān mèn hǎi愁山闷海 |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
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 | 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 | 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
míng luò sūn shān名落孙山 |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bā shān dù lǐng巴山度岭 | 指爬山越岭。 |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
jī tǔ chéng shān积土成山 |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 | 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bǎo shān kōng huí宝山空回 | 宝山:蕴藏、聚积宝物的山。进入宝山却空着手归来。比喻置身学府却一无所获。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
zhǐ shān mài lǐng指山卖岭 | 比喻不着边际的空谈。 | |
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不识庐山真面目 |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nán shān yǐn bào南山隐豹 | 隐:隐伏。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 | 《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
shān nán hǎi běi山南海北 | 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
xī shān è fū西山饿夫 | 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 | 《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
wàn shuǐ qiān shān万水千山 |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
jī shān zhī cāo箕山之操 |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 《后汉书 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 |
dāo shān jiàn shù刀山剑树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
zhú qìng nán shān竹罄南山 | 罄:尽,完。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 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
shēn shān qióng lín深山穷林 |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 唐·柳宗元《零都郡复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
fú qí nán shān福齐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 |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疑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 |
duī jī rú shān堆积如山 | 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