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鹏运的诗 >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清代]:王鹏运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山临水,放眼远眺,对面锦绣错落的山川,便如同衣襟与衣袖般紧密相连,遥指远处的树影,辨认着十三陵的方位,天寿山低迷得犹如土丘一般。转瞬间,时代已发生沧桑巨变,在那能令鬼泣神惊的四山风雨中,明王朝的气运消散已久了。风动帝陵激起了阵阵松涛声,让人怀疑是否是龙变化成的老松所发出的吼声。

只有白狼河始终在长城微茫的沙草外滚滚奔流,乡野老人也知道人事已变迁,朝代已更迭,却仍诉说着明陵有山神守护的传说。遥远的林海苍凉,繁乱的烟云重叠,想要洒酒祭灵,却没有多少酒。从山中出来后,再次回顾那夕阳,依然恋恋不舍地徘徊在高高的顶峰之上。

注释

旸台山:在北京西北郊,山麓有大觉寺,为游览胜地。明陵,明十三陵,在北京西北约九十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有十三处明代皇帝的陵墓,统称明十三陵。这首词是光绪十九年癸巳(1892)所作,即甲午战争的前一年。

天寿句:天寿,山名,在昌平县北。十三陵所在地。阜,土山,丘陵。

王气句:王气,天子之气,王气消沉,指王朝的气运已尽。这里谓明王朝于崇祯十七甲申(1644)亡于农民军李自成之手,至光绪十九年(1893),历时已二百五十年,故曰“久”。

金粟:唐玄宗泰陵,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的金粟山。山因有碎石如金粟得名,玄宗见金粟山冈有龙盘虎踞之势,遂选定为陵暮之地。

平楚句:楚,丛木,登高远望,见树梢齐平,故云平楚。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鉴赏

赏析

如副题“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所道,这首词是作者在今北京市西北郊区的旸台山绝顶遥望昌平区天寿山下的明代十三个皇陵之感慨。首句“登临纵目”,实暗含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开篇“登临目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那种藉古慨今抒怀感事之意。胸怀既大,则眼前五彩交错之山川原野,一片锦绣纵横,也不过宛若在自己襟袖之间了,故云:“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而“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二句则应题,说明代诸陵掩映在“树影”之中,野云低垂,云笼雾罩下的天寿山就像一个土堆。“阜”者,低矮丘陵也。天寿山位于昌平区正北方四十余公里处,山下有方圆四十平方公里之盆地,明十三陵便在其中。是以接着的“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三句,虽将如画景色大笔濡染,雄浑浩茫,气势非凡,却终究是写明朝已亡。而沧海桑田,风雨相侵,不觉又已经过去二百余年,如今清朝之“王气”,所剩又有几何?

思忖至此,词人心中也暗暗惊疑,以至上阕终以纵目所见收束。“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是说金栗山上松涛起伏,犹似龙吼。“金栗”,山名,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以山有碎石如金栗得名,乃唐玄宗泰陵之所在。

下阕仍以写景带起。“唯有沙草微茫”写实,因距离遥远,所以景象模糊。“白狼终古”是虚,“白狼”即“白狼河”,又名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主脉横贯辽西,东南汇入渤海,却与十三陵相去甚远,非于“旸台山绝顶”纵目所可见。因在长城之外,故云“滚滚边墙走”,是作者想象之辞。台幕布好,接着抒写苍凉之思。“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五句,说即是是不问世事的“田野老人”,也感觉到朝代即将更迭了,却还不愿相信,安慰自己说“山灵”保佑。然而大地苍穹一片苍凉悲戚,欲以酒来冲淡这愁绪,酒却已经所剩无多,而似乎只有呜咽悲声了。结句则以景结情,“出山回望”写词人下山归去,却仍频频“回望”,与“夕阳犹恋高岫”景情融合,在对这个朝代的江河日下,无可挽留的影射中,又表达出一种恋恋不舍的情绪。

词人因吊前朝皇陵而心情郁结,万感交集,故这首词也格调沉郁悲凉,词境苍凉旷远。而此时早已“万方多难”的清王朝,正是内忧外患,层出迭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王鹏运简介

清代·王鹏运的简介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王鹏运的诗(4篇)

猜你喜欢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清代王鹏运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元代虞集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清平乐·六盘山

近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宋代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宋代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三月

唐代韩偓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宿西山精舍

宋代释文兆

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

一径松杉老,三更雨雪深。

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

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宋代完颜璹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清代洪亮吉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