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鲁迅的诗 > 悼杨铨

悼杨铨

[近现代]:鲁迅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悼杨铨”译文及注释

译文

腥风血雨磨不掉我当年的豪情壮志,任凭花开花谢革命的决心坚如磐石。

怎想到这大雨的日子我挥泪如雨,又为祖国痛哭失去了一位坚强战士。

注释

杨铨:字杏佛,鲁迅友人。

旧时:以前。

花开花落:喻世事变化、人事荣枯。两由之:由,任随。之,代词,指花开花落。两由之,任随它花开花落去吧。

何期:哪里想到。江南雨:送杨铨入殓时,天正下雨,这里含有悲痛深切、泪如雨下的意思。

斯民:此民,指人民。健儿:指杨铨。

参考资料:

1、葛新.鲁迅诗歌译注:学林出版社,1993年:170页

2、王能言 陆文彬 韦德荣.近代爱国诗歌名篇赏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205页

“悼杨铨”鉴赏

赏析

这是一首积淀着无限深情的悼念亡友的诗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悼亡,对革命者来说是常事,因而,它也就成了鲁迅诗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和一般性的悼亡之作不同的是,鲁迅在此诗中除使用“健儿”一词外,基本上不涉及被悼念者的身世、人品和才学,而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心境和感情。

诗的前两句乍看起来和悼念挚友似无关联,全然是在写自己的感受;而就情绪的格调来看,仿佛还不免有些压抑和低回。“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说明诗人近时的心境不如过去亢奋,已经被压抑到低沉、麻木的境地,甚至连花开花落、人事荣枯也激不起心中的一点微波和涟漪了。这显然是反语,是极言压迫已经超出了可以负荷的程度;只好听之任之。作者鲁迅在《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一文中说过:“革命的先驱者的血,现在已经并不希奇了。单就我自己说罢,七年前为了几个人,就发过不少激昂的空论,后来听惯了电刑,枪毙斩决,暗杀的故事,神经渐渐麻木,毫不吃惊,也无言说了。我想,就是报上所记的“人山人海”去看枭首示众的头颅的人们,恐怕也未必觉得更兴奋于看赛花灯的罢。血是流得太多了。”他在《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中又说过“初看见血,心里是不舒服的,不过久住在杀人的名胜之区,则即使见了挂着的头颅,也不怎么诧异。这就是因为能够习惯的缘故。”鲁迅的这些话;可以印证他的“豪情”之所以锐减完全是因为压迫无比惨烈、社会极其黑暗的缘故。从艺术的表现角度来讲,前两句感情低回,似现木然,则是一种蓄势待发、欲扬先抑的手法。作为革命家的鲁迅,他决不会对时 势的变化、斗争的起伏、革命的成败以及革命者的生死置之度外, 漠不关心的。1926年,他在抨击旧军阀时,曾说过:“人们的痛苦是不容易相通的。因为不易相通,杀人者便以杀人为唯一要道,甚至于还当作快乐。然而也因为不容易相通,所以杀人者所显示的‘死之恐怖’,仍然不能够儆戒后来,使人们永远变作牛马”(《华盖集续编·死地》)杨铨死后不久,作者鲁迅在写给友人台静农的信中说:“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即将投我琼瑶,依然弄此笔墨,夙心旧习,不能改也,惟较之春初,匿亦颇自摄养耳”。既然“无怨于生”、“固亦颇自摄养”;既然“无怖于死”,则旧习不改,“依然弄此笔墨”,决不会被白色恐怖所吓退,“豪情”也决不会真的减遇,就是减退了,也必当再度焕发。所以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他多次表示:“继杨杏佛而该死之榜,的确有之”,“据闻在‘白名单’中,我也荣获入选”,但作者却正义凛然、勇敢无畏地宣告:“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疑民哭健儿。”笔锋突然一转,豪情再度昂奋,更加焕发。蓄势待发的感情,冲破了前所罕见的大黑暗迸发了出来,在这江南大雨之日,作者也涕泪滂沱地哭吊这位人民的健儿。末二句即融景入情,表达了作者沉痛真挚的感情。一个“又”字,既说明了暗杀革命者的事件的不断上演,反映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严酷。又说明了前两句所表达到的“麻木”心情的所由来的原因,前后照应。诗的前后各半部分表现的感情,先抑后扬,又以当前景,融入当时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3年6月21日。杨铨与鲁迅同为上海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政府特务组织暗杀于上海,6月20日在万国殡仪馆大殓。当时,盛传鲁迅也被列入黑名单,阑此友人许寿裳劝他注意安全,不要参加杨铨的葬仪,但鲁迅毅然前往。送殓归来,便写下这首诗。

鲁迅简介

近现代·鲁迅的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鲁迅的诗(34篇)

猜你喜欢

悼杨铨

近现代鲁迅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与殷晋安别

魏晋陶渊明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唐代岑参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唐代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

宋代吴文英

曲尘犹沁伤心水,歌蝉暗惊春换。露藻清啼,烟梦淡碧,先结湖山秋怨。波帘翠卷。叹霞薄轻绡,汜人重见。傍柳追凉,暂疏怀袖负纨扇。

南花清斗素靥,画船应不载,坡静诗卷。泛酒芳筩,题名蠹壁,重集湘鸿江燕。平芜未剪。怕一夕西风,镜心红变。望极愁生,暮天菱唱远。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明代李攀龙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赠羊长史·并序

魏晋陶渊明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唐代柳宗元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

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

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

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

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

车酋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

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

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

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

出守乌江浒,左迁湟水湄。

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

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

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

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获守灵帷。

平生负国谴,骇骨非敢私。

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

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

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饮酒 十四

魏晋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宋代辛弃疾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银盏起,为君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