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挠字的解释
挠

读音náo注音ㄋㄠˊ繁体
部首总笔画9结构左右
五笔RATQ五行统一码6320
笔顺一丨一一フノ一ノフ
名称横、竖钩、提、横、斜钩、撇、横、撇、竖弯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挠(撓)náo(ㄋㄠˊ)

⒈ 搅,搅动:“使水浊者,鱼挠之”。

⒉ 扰乱,阻止:挠乱。阻挠。

⒊ 弯曲(喻屈服):挠曲(qū)。挠折。挠志(屈节从人)。百折不挠。

⒋ 搔,轻轻抓:挠痒。

统一码

挠字UNICODE编码U+6320,10进制: 25376,UTF-32: 00006320,UTF-8: E6 8C A0。

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flinch、scratch、yiel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尧声

英文

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

※ 挠的意思、基本解释,挠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撓 náo

〈动〉

(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 同本义[disturb]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4) 搅,搅动 [stir]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6) 阻挠 [hinder]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8) 恼乱,烦扰[be vexed]。如:挠扰(烦扰;骚扰)

(9) 搔;抓 [scratch]。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10) 屈服 [flinch;yield]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

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12) 弯曲 [bend]

栋挠。——《周易》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13) 如:挠折(弯曲折裂)

词性变化

撓 náo

〈形〉

(1) 弱 [weak]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常用词组

挠败,挠钩,挠裂,挠曲,挠头,挠头

康熙字典

撓【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奴巧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鐃上聲。《說文》擾也。《釋名》物繁則相雜撓也。《左傳·成十三年》撓亂我同盟。《註》乃卯反。或作摎。

《說文》一曰捄也。

《集韻》《韻會》《正韻》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

屈也。《孟子》不膚撓。《趙岐註》讀平聲。或作。

《集韻》《韻會》《正韻》女敎切,音鬧。義同。《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史記·酷吏傳》所愛者,撓法活之。《前漢·劉向傳》不撓衆枉。

《唐韻》呼毛切《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音蒿。攪也。《前漢·鼂錯傳》匈奴之衆易撓亂也。《註》火高反,其字从手。

《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繞。亦屈也。與揉同。

《集韻》《韻會》人要切,饒去聲。纏也。與繞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或作撓。

《集韻》馨幺切,音嘵。撓挑,宛轉也。《正字通》撓橈,从手从木,古互通。與鐃从金,音同義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撓【卷十二】【手部】

擾也。从手堯聲。一曰捄也。奴巧切

说文解字注

(撓)也。此與女部嬈字音義皆同。从手。堯聲。奴巧切。二部。一曰捄也。捄篆下曰。一曰?也。是撓?捄三字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