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俱惬的成语故事
拼音wén lǐ jù qiè
基本解释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出处《旧唐书 陆扆传》:“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暂未找到成语文理俱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文理俱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日理万机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
以文乱法 |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
身无分文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
识文断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经文纬武 |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
繁文缛节 |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一文不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文山会海 |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
文治武功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
理直气壮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
慢条斯理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
表面文章 |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
入文出武 | 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
岂有此理 | 《南齐书 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
蛮不讲理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
词穷理屈 | 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
心胆俱裂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
虚文浮礼 | |
无理取闹 |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
民情物理 | 清·钱泳《履园丛话·廿一经》:“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了如指掌。” |
泥沙俱下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
文理不通 | 《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
识文谈字 |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
公平合理 | 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
辞穷理尽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州玄泉第二世和尚》:“僧问:‘辞穷理尽时如何?’师曰:‘不入理岂同尽。” |
文武全才 | 《旧五代史 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
耦俱无猜 |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
理所当然 |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