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气节


拼音qì jié
注音ㄑㄧˋ ㄐㄧㄝˊ

词性名词
繁体氣節



词语解释

气节qì jié

  1. 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integrity;

引证解释

  1. 志气,节操。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
    宋•陆游 《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唐甄 《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2. 节气;节令。参见“二十四节气”。

    《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

国语辞典

气节qì jié

  1. 节气、节令。

    晋·陶渊明〈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2. 人的志气、节操。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莽败,磐拥富赀居故国,为人尚气节而爱士好施,有名江淮间。」
    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网络解释

气节

气节是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分字解释


※ "气节"的意思解释、气节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气节造句


  • 1.大家都知道,父亲对儿子影响特别大,父亲有骨气,儿子很可能有骨气,就像夏完淳,把大部分有气节的文人杀了,剩下都是奴颜婢膝的,汉人怎能没有奴性。

    2.这就是他晚年在给蒋秉南先生赠序中所讲的“贬斥势利,尊崇气节”,以及绝不“侮食自矜,曲学阿世”。

    3.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气节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竹雪飘。

    4.其三是,党争不断,攀附权势宦官,气节全失;而言官尚意气,攻歼迭起,致使朝廷政令朝令夕改,辅弼难以做事。

    5.脊轩,就是轩挺不驯的脊梁,就是豁然不辍的精神,就是永不向恶摧眉折腰的品格,就是磊落光明的气节。

    6.1、有才华的人往往能力超凡,正直刚毅,气节高雅,不随波逐流,不趋附*贵,不看人的脸色吃饭。

    7.而他坚持真理视死如归的人格气节,更是把他的英雄本色衬托得高耸云天,不能撼摇。

    8.安能摧眉折腰事*贵,**的一点气节都没有。

    9.50年日据时期,无数台胞先贤前赴后继、心向祖国,为了维持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气节和尊严,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10.赵当时便将其顶回,说周某叛国情节之重,远在群奸之上,无论是在法言法,或者为整饬民族风纪气节,都不能不判以唯一死刑。

    11.龙文瑗是广东军阀龙济光之女,虽然年少时读书不多,但很重视家风气节。

    12.我祖父讳名凌从古,一个朴实无华的普通农民,也是深明大义极具民族气节的爱国者。

    13.一首气节壮烈、豪气遏云的《碧血长恨歌》歌罢,山下仍是杀声连连,此处却静如死寂。

    14.王翀宇老家肥城石横镇,自幼丧父,从小骨子里就有行侠仗义的气节,素爱打抱不平。

    15.负气节,重然诺,目空一世,惟推崇林广尘、陈更新及可钧三个,肯听从约束。

    16.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林青山的扮演者刘小锋说自己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但因为个人崇拜叶问、霍元甲这些有民族气节的人,就放胆一搏。

    17.他欣赏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尊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气节。

    18.‘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这是古代军人争创荣功、贞守气节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当代军人的追求。

    19.还有一则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极广、多年来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气节教育题材的事例,那就是苏武牧羊。

    20.另外,以洪熙官、方世玉、叶问为主角的电影,也时常与“反清复明”的民族气节以及对抗外国侵略的爱国情操联系在一起,处处流露出一种革新抗争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