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堂瓦舍的成语故事
拼音qīng táng wǎ shè
基本解释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
出处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瓦舍里坐着,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
暂未找到成语青堂瓦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青堂瓦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表堂堂 |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智含是死了,端哥小弟是结了婚的人,像你这样一表堂堂的大和尚,谁个不高兴你呢?”又《蔡文姬》第二幕:“是说曹丞相魁梧奇伟,一表堂堂。” |
一言堂 |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
一貌堂堂 | 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我见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贵。” |
七青八黄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万古长青 | 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万选青钱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
三瓦两巷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两巷行走耍子,捣子都认认的。” |
三瓦两舍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
三瓦四舍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3回:“衙内你不晓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儿,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 |
三邻四舍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闻知此事,率了三邻四舍,提壶挚盒,都来庆贺,吃了好几日喜酒。” |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不分青白 | 见“不分皂白”。 |
不分青红皂白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
不成三瓦 |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
不舍昼夜 | 春秋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不问青红皂白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
东家西舍 | 唐·李白《江夏行》:“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
东邻西舍 | 唐 戴叔伦《女耕田行》:“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
丹青不渝 |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
丹青妙手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