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言柔舌的成语故事
拼音tián yán róu shé
基本解释犹言甜言蜜语。
出处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暂未找到成语恬言柔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恬言柔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以柔克刚 | 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流言蜚语 |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满纸空言 |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
交浅言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直言贾祸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风言影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是非口舌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
难言之隐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
掉舌鼓唇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杜绝言路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斗唇合舌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
陈言务去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言而无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
行不顾言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
花言巧语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谠言直声 |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
唇枪舌剑 |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散言碎语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却又不是劳而无功?” |
金口木舌 |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
勿谓言之不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
广开言路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
不言而喻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行不副言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所失者岂特宰予邪!” |
举止言谈 |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
说嘴说舌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我孩儿又不曾嫁了人,是斗他耍,怎么这等认真,就说嘴说舌,背槽抛粪。” |